此时,项羽军四十万,天下莫敢与之争;刘邦军号称二十万,实际上只有十万人,且战斗力不如项羽。在项羽叔父项伯的引领下,刘邦亲自带人到鸿门来和项羽道歉。暂时性的稳住了项羽,刘邦回到驻地几天后,项羽领兵向西屠杀咸阳,杀死秦朝投降的王子婴,焚烧秦朝的宫室,所过之处残害百姓,导致秦地百姓大失所望。
项羽派人回去向楚怀王报告,楚怀王说:“按之前的约定办。”项羽怨恨楚怀王不肯让他和刘邦一起向西进入函谷关而北去救赵国,后来才定下天下之约。项羽说:“楚怀王,是我们家立的而已,没有什么功劳,凭什么让他主宰会约,本来平定天下就是靠的各位将领和我项籍的力量。”春季正月,名义上尊奉楚怀王为义帝,实际上并不听从他的命令。
项羽为了表达他是实际的控制人,加之警告刘邦,秦王肯定是和刘邦无缘了,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梁地和楚地的九个郡,建都彭城。同时,改立沛公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一带共四十一县,建都南郑。其他众人也都有分封,共计18个诸侯王。
刘邦虽然不情愿,但是碍于当前形势,只得去蜀地赴任,韩信也是在这一时期,离开项羽,加盟了刘邦军。因为没有什么名声,只做了接待宾客的小官。后来犯法判处斩刑,同伙十三人都被杀了,轮到韩信,他抬头仰视,正好看见夏侯婴,说:“汉王不想成就统一天下的功业吗?为什么要斩壮士!” 夏侯婴感到他的话不同凡响,见他相貌堂堂,就放了他。和韩信交谈,很欣赏他,把这事报告刘邦,刘邦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刘邦并没有察觉他有什么出奇超众的才能。
韩信多次跟萧何谈话,萧何认为他是位奇才。到达南郑,各位将领和士兵都唱起歌来,希望早点回到家乡,逃走的人也很多。韩信揣测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自己,汉王不任用,也就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报告刘邦,亲自追赶他。
有人报告刘邦说:“丞相萧何逃跑了。”刘邦直接慌了,没有了萧何,刘邦如同自断一臂。好在不久之后,萧何又回来了,萧何拜见刘邦,刘邦又是恼怒又是高兴。骂萧何道:“你逃跑,为什么?”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赶逃跑的人。”刘邦说:“你追赶的人是谁啊?”回答说:“是韩信。”汉王又骂道:“各路将领逃跑了几十人,您都没去追一个;韩信是什么人,你单单去追他,骗人呢吧。”萧何说:“之前逃跑的那些将领容易得到,但是像韩信这样的杰出人物,普天之下恐怕找不出第二个人。大王果真要长期在汉中称王,自然用不着韩信,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可以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这看大王如何选择了。”
刘邦对萧何自然如实相告:“我是要向东发展,谁愿意在这内心苦闷地长期呆在这里呢?”萧何说:“大王决意向东发展,能够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不能重用,韩信终究还是要逃跑的。”
刘邦说:“看你的面子,就让韩信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是做将军,韩信也不一定肯留下。”汉王说:“那就让他做大将军。”萧何回答:“那太好了。”刘邦马上就准备召见韩信。但萧何不同意。他需要强烈的仪式感,激发韩信的干劲,唤醒刘邦与全军将士的庄严郑重。于是说道:“您向来傲慢无礼,今天任命大将,也像呼唤小孩子一样,难怪韩信要走。大王如果诚心重用他,就该拣个良辰吉日,自己事先沐浴斋戒,筑好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正规礼仪办理。”汉王答应了萧何的要求。
刘邦这家伙,从小不努力学习,更不热爱劳动,确实傲慢无礼。对待儒生尤其如此。动不动就抓过人家的帽子,所谓儒冠,当尿壶用。幸亏萧何是首批追随他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幸亏当时还是创业阶段,所以萧何敢于如此直言;刘邦呢,主打就是一个听劝,我既然信得过你,我就全盘接受,随即诏令全军。
曹参、樊哙、灌婴、周勃等一干战将听说之后,心里暗暗高兴。他们都以为,幸运之星将会降落到自己头上。然而到了那一天,被刘邦恭恭敬敬地请上坛台的,却是此前名不见经传且寸功未立的韩信。全军将士都是同样的感觉: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