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梁的死使刚刚崛起的楚军瞬间崩溃,但是对于楚怀王熊心来说,未必不是一个好消息。项梁在时,熊心只是一个吉祥物的作用,项梁是实际控制人,但是项梁不在了,作为整个队伍的名义控制人,楚军虽然新败,但是根基尚在,熊心将项羽和吕臣的军队合并,就把指挥权拿在了手里。
项羽主动申请要带兵给叔叔项梁报仇,一路向西,要彻底灭了秦朝,但楚怀王坚决不允许。最后,在多方周旋和博弈之后,楚怀王把项羽为鲁公,让他在家里好好疗养丧叔之痛,实际上就是顺利控制了项羽的军权。
此时的章邯没有对楚国乘胜追击,反而选择了战国时最硬的赵国,骊山兵团挟胜利之余威与王离率领的长城兵团一举共同剿杀赵军,赵国的求救团队开始一拨接一拨地抵达彭城。面对这个情形,楚国表现出了比之前赵国和齐国更高的革命觉悟,并没有局限于刚刚的大败,而是果断地将国内所有能动的兵力,全部划拉了一遍,重整出了一支队伍北上驰援赵国。此时如果没有北方赵国的牵制,秦王扫六合将会再次上演。
对外,救援赵国是战略布局,对内,控制项羽是政治正确,怀王两手抓,而且两手都很硬。第一,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这一条的意图其实很明显,就是要限制项羽的军权。宋义这个人原来也是项梁的部下,但不是嫡系,后来应该是向楚怀王投诚了。
第二,怀王安排刘邦带兵去拓展西路战线。单纯看战略目的西扩土地,牵制秦军,可以说无可厚非。但是打西线这个提议是项羽刚刚提出来的,结果被否决了。现在又拿出来当决策执行,你让其他人怎么想。
第三,为了鼓舞士气、振奋军心,楚怀王还给出了“先入关中者王之”的承诺。这无非是将天大的好事落在了刘邦的头上,论距离,刘邦更近;论对手,秦国最强的两只部队都在赵国;更微妙的是,项羽头上还有一个宋义。这里怀王已经挑明了,就是想扶持自己的势力来削弱项家对这只部队的影响力。
宋义将军队开到安阳,一连停留了四十六天不前进。项羽对宋义说:“我听说秦国军队把赵王包围在巨鹿城内,我们应该迅速率领军队渡过黄河,楚军从外面攻打,赵军在里面接应,打败秦国军队是一定的了。”而宋义的思路是隔岸观火,有机会就捞一把,没有机会,亡的也是赵国。情急之下,项羽直接杀了宋义,在军中发布命令说:“宋义与齐国阴谋反叛楚国,楚王密令我杀掉他。”这时,各位将领都畏服项羽,没有人敢反抗。都说:“首先拥立楚王的,是将军家啊。现在将军诛杀的是乱臣贼子。”于是就共同推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
楚国的主力部队,都在前线,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另楚王始料未及,楚王只能封项羽为上将军,防止军队进一步哗变。
项羽派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两万士兵渡过漳河,去救巨鹿。战斗稍获胜利,陈馀便又来请求增兵。项羽破釜沉舟,只带三天的粮食,以此让士兵明白要决一死战,没有退还之心。经过多次战斗,断绝了秦军甬道,击败了秦国最强的长城兵团,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这时,楚军为诸侯军之冠。楚国战士没有一个不是以一当十的,楚军的呼喊声震动天地,诸侯军没有不感到惧怕的,等到项羽召见诸侯将领,他们进入辕门时,没有不跪着向前走的,没有人敢抬头仰视。项羽从此开始成为诸侯的上将军,诸侯都归属他。
刘邦军由武关直入秦国,赵高杀秦二世讲和,刘邦不答应,赵高立了秦二世的侄子子婴为秦王,却被子婴反杀。子婴随后投降了刘邦。刘邦在这里犯了职场的大忌,不要看领导给你画的饼有多大,如果你没有实力吃进去,那就是一句空话,认真你真的就输了。当你挡了别人的路,也就站在了他的对立面,如果你没有做好粉身碎骨的打算,就不要招惹强大的对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此时的刘邦还在幻想着称秦王,但是项羽直接打破了他的美梦。项羽派大将黥布等攻克了函谷关,一直打到来戏水边。项羽赏赐将士,要在第二天继续进攻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