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高职院校教授七年的国学、陕北文化概论的原因吧,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犹为着迷。 对于了解应用通过看云识天气的很有兴趣,也在不断推广给我身边的人。
记得我在二十年前给学生上《看云识天气》时,就给学生讲要学会向大自然学习,向我们的老先生学习,学习他们通过千百年的观察、积累、总结,形成了通过看云可以对于以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区域天气做一些初步简单判断。从我的多年实践与观察,基本上是屡试不爽,概率达到八成!不信,你看看近几天我的实验与考证。
例如,前天送爱人上班的时候,我给爱人说“你快看!天上的云,多像祥云!古人有谚语云:‘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估计近三天内会有雨水”爱人半信半疑,我说:“你等等,别看天气预报,看明天后天咱这里天气就知道了。”今天是第三天,果然下起了雨,而且是断断续续一整天。爱人觉得我说得还有这道理。我说这是老先人们的智慧!我老想找机会研究一下究竟,自己凭着对气象学初步了解,估计应该与高空的暖湿气流活动频繁程度有关。今天下午不能出去锻炼,索性查了查“百度百科”,才明白了其中原委。
这条谚语中的“钩钩云”是指的是钩卷云。“百度百科”中这样解释它的科学依据,“钩卷云属于高云的一种,它呈积状的一段代表高层有些上升运动,呈丝缕般分布的一段则代表高层风存在切变。这种云常常出现在暖锋或低压、低压槽过境前,因此也就预示着阴雨天气将临。但雨是不是能下‘三天’,要看系统移动快慢,同时从出现钩卷云到降水发生还会有大概半天以上的时间,中间还会经历云的种类不断变化、云的高度逐渐降低的过程。”
看来古人的气象农业谚语在当时气象学不够发达时候还是能起到一些天气预报的作用,在今天虽然作为一种兴趣,但是也会给我们带来古人智慧的“红利”,我今天的印证正是这样。
当然还有许多,例如“云朝东,一场空。”“云朝西,淋死鸡。”“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等……如果您有兴趣也可以带着孩子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