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十四·七九】
某画《折兰小照》,求题七古。余晓之曰:“兰为幽静之花,七古乃沉雄之作:考钟鼓以享幽人,与题不称。若必以多为贵,则须知米豆千甔,不若明珠一粒也。刀枪杂弄,不如老僧之寸铁杀人也。世充万言,何如阮咸三语?成王冠,周公使祝雍作祝词曰:‘达而勿多也。’此贵少之证也。若夫谢艾虽繁不可删,王济虽少不能益,则各极其妙,亦在相题行事耳。唐人句云:‘药灵丸不大,棋妙子无多。”或问:“如先生言,简固佳乎?”余曰:“是又不可以有意为也。宋子京修《唐书》,有意为简,遂硬割字句,几于文理不通。顾宁人摘出数条。余摘百十余条,载《随笔》中。”
考,此处意思为敲;击。《诗经·唐风·山有枢》:“子有钟鼓,弗鼓弗考。”李白《白鸠辞》:“铿鸣钟,考朗鼓;歌白鸠,引拂舞。”
享,通“飨”。飨宴,用酒食款待人。《春秋·庄公四年》:“夫人姜氏享齐侯于祝丘。”《东周列国志》第九五回:“乐毅乃休兵享士,除其暴令。”
幽人,意思是幽隐之人,隐士,幽居之士。《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孔颖达疏:“幽人贞吉者,既无险难,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吉。”
甔,音dān ,坛子一类的瓦器。
王世充,(?—621年),本姓支,字行满,西域析支(今甘肃省临夏县)人,氐族(氐,dī,古代民族名。汉、唐时分布于今陕、甘、川、滇等省,后大部与汉人同化)。汴州长史支收之子。涉猎经史,爱好兵法。开皇年间,屡建军功,拜兵部员外郎、仪同三司。攻打李密领导的瓦岗起义军战败进入洛阳。得知隋炀帝被杀后,越王杨侗即位,封为郑国公,领军大破李密,招降瓦岗众将。之后,废主自立,建立郑国,年号开明。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攻破洛阳,率部投降,免死流放蜀地,途中为仇人独孤修德所杀。
阮咸,(生卒年不详),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人。魏晋时期名士、文学家,步兵校尉阮籍之侄,与阮籍并称“大小阮”,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并称“竹林七贤”。阮咸好酒虚浮,仕途不顺,但精通音律,善弹琵琶,时号“妙达八音”,有“神解”之誉。存世作品有《律议》、《与姑书》。“阮咸”这一乐器是因为阮咸擅长演奏而得名。
三语,指典故“三语掾”。典出《世说新语·文学》:阮宣子有令闻,太尉王夷甫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椽”。《晋书·阮瞻传》亦载此事,但“王衍”作“王戎”, “阮修”作“阮瞻”。
阮修,(270年—311年),字宣子,陈留郡尉氏县(今河南省尉氏县)人。西晋时期大臣、名士阮咸从子。爱好玄学,善于清谈清言,力证“鬼神无有”之说,与王敦、谢鲲、庾敳,并为王衍“四友”,历任鸿胪寺丞、太傅(司马越)参军、太子洗马。晋怀帝永嘉五年,避乱南行,途中遇害,时年四十二岁。
阮瞻,字千里,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阮咸之子,生年不详,约卒于晋怀帝永嘉年间(307年―312年)。
成王,指周成王姬诵,(?―前1021年),姬姓,名诵,岐周(今陕西省岐山县)人。周朝第二位君主,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太师姜子牙的外孙,母为王后邑姜。继位之初,年纪尚幼,由皇叔周公旦摄政,平定三监之乱。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成周,统治中国、大封诸侯、派兵东征、制礼作乐,巩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公元前1021年,因病驾崩,在位22年。周成王与其子周康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史称“成康之治”。
周公,(生卒年不详),姬姓,名旦。西周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采邑在周,故称周公。武王卒,成王幼,周公摄政。
祝雍,西周人。祝,官名,即太祝。名雍。成王将行冠礼,周公命雍为辞祝颂。
谢艾,(?—353年),凉州敦煌(今甘肃省敦煌市)人,十六国时期前凉将领。儒生出身,官至酒泉太守、福禄县侯。史载其文武兼备,受到前凉国君张重华的赏识。曾三次以少胜多,击败后赵名将麻秋,迫使石虎放弃灭亡前凉的企图。永和九年(353年),张重华病逝,谢艾被篡位的张祚诛杀。著有《谢艾集》。
王济,(生卒年不详),字武子,太原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西晋外戚大臣,曹魏司空王昶的孙子,司徒王浑第二子,晋文帝司马昭的女婿。出身太原王氏,才华横溢,风姿英爽,气盖一时。迎娶常山公主,累迁骁骑将军、侍中。爱好骑射,勇力超人,涉猎《易经》、《老子》、《庄子》等。文词俊茂,名于当世,与姐夫和峤及裴楷齐名。生活奢侈,先于其父王浑去世,终年46岁,获赠骠骑将军。
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京,小字选郎。雍丘(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词人。司空宋庠之弟,宋祁与兄长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历官龙图阁学士、史馆修撰、知制诰。曾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新唐书》大部份为宋祁所作,前后长达十余年。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嘉祐六年卒,年六十四,谥景文。
顾炎武,(1613年—1682年),本名顾绛,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南直隶昆山(今江苏昆山市)人。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随园随笔》,袁枚撰随笔类文集。
【闲言碎语】
作诗行文,意尽辄止。当长须长,当短必短。袁枚在诗话里面列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世充万言,何如阮咸三语?”意思是,隋末的王世充说一万句,怎么比得上阮咸的三个字?这里,袁枚记错了一个名字,就是把阮修、或阮瞻记成了阮咸。阮咸是阮修的叔叔,阮瞻的亲爹。所谓三语,是个典故,阮宣子(修)很有名望,太尉王夷甫(衍)见到他时间道:“老子、庄子和儒家有什么异同?”阮宣子回答说:“将无同?”太尉很赞赏他的回答,调他来做下属。世人称他为“三语椽”。后以“三语”指应对隽语。“三语掾”则比喻优秀的下属官吏。此典故在《晋书·阮瞻传》也有记载,但“王衍”作“王戎”,“阮修”作“阮瞻”。按:“将无同”中“将无”与“得无”是一个意思,即今语之“莫非”,乃商榷之词。阮修回答“将无同”的意思为”莫非一样?”阮修这样说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又不作结论,用了商榷请教的语气,表达了对王衍的尊重,因而得王衍激赏。王维《同崔傅答贤弟》诗:“更闻台阁求三语,遥想风流第一人。”便是用此典故。
至于“世充万言”也是一个典故。世充,就是王世充,听过评书《隋唐演义》的比较熟悉这个名字。此人本姓支,祖上是西域的胡人。祖父早逝,老爹支收随母改嫁王姓,亦改姓王,支收颇有能耐,官至汴州长史,是为隋末豪强之一。王世充从小读书广泛,尤其爱好兵法以及卜卦算命、推算天文历法方面的学问。开皇年间,按战功被授予仪同三司的官职,接着提升为兵部员外郎。他善于向朝廷陈事进言,通晓各种律令条文,但常利用法律条文徇私作弊,随心所欲。有人批驳他时,他就巧言诡辩文过饰非,言辞激烈,人们虽然明知他不正确却很难驳倒他,更没有谁能够使他认错,是个能言善辩的主。公元618年,(大业十四年)三月,宇文化及在江都叛乱,隋炀帝被弑。公元619年(唐武德二年)三月,皇泰主被迫封王世充为相国,统管百官,封为郑王。同年四月,王世充冒充皇泰主发出诏书把隋朝帝位让给王世充,派遣哥哥王世恽到含凉殿废皇泰主,僭位为帝,建年号开明,国号为郑。大封族人为王。登基后,王世充临朝处理政务,都要言词恳切地指教一番,语言重复,千头万绪,朝廷所有侍奉他的官员,都为他的“淳淳教导”而疲惫不堪。王世充成为无所不懂、无所不说的“话痨”皇帝。重要指示多了,就不重要了。下面的人听的耳朵起茧子以后,也就不当回事了。由于王世充是篡位上台,即便是天天给大臣们洗脑,但多数人还是口服心不服,渐渐有人叛逃至李唐。王世充只得采取严刑酷法对待臣子,凡外出领兵的将军,都把家属抓到宫中做人质,最多时拘押了近万人。由于粮食紧张,饿死不少人。等到李世民率军来讨伐时,部将纷纷归顺李唐,最后只得开城投降,虽然被李渊赦免,但最后被仇家所杀。终于闭嘴不再叨叨了。
“若夫谢艾虽繁不可删,王济虽少不能益,则各极其妙,亦在相题行事耳。”说的则是,史书上对谢艾的言行举止记载很详细繁多,而对王济的记载则比较简略,但详略得当,俱为妙文。总而言之,文体选取,篇幅长短,内容裁剪,章法布局,都应该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既不可滥竽充数,也不能削足适履。
附:唐·徐仲雅《赠江处士》:门在松阴里,山僧几度过。药灵丸不大,棋妙子无多。薄雾笼寒径,残风恋绿萝。金乌兼玉兔,年几奈公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