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谈到了用户理解辅助系统和知识复用系统这两个知识服务的基础设施,那么如何建设这两个基础设施呢?
这涉及到知识形式,我在前面的文章当中也有提到,就是说知识服务的基础设施在于知识形式的创新或改变,只有形成知识模式,知识服务才算入门。在教育培训领域,知识模式比商业模式更重要,多数人对知识模式缺乏觉察。
每一个知识都有自己的逻辑结构,以及论证系统,这个论证系统,可能是公用的一个元系统。在现有的知识服务模式当中,这个元系统存在于老师、作者的头脑之中,没有呈现在知识服务的产品中,在产品当中只是系统的结果。
所以呢,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将这个元系统显性化,知识的产生系统和知识的理解辅助系统实际上是一个,你一旦知道某知识是怎么产生的,也就理解了知识本身。正如你学习西方哲学,就一定要看西方哲学史,了解了西方哲学史,你就知道西方哲学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是什么。正是基于这个逻辑,由此展开知识服务的基础设施,每一个知识主题就是一个系统,而这个系统本身就可以互联网化。一旦知识的元系统互联网化,那么前面提到的两方面,知识的理解辅助系统和复用系统,也就相应的建立起来了。
这个思路是非常清晰的,就是我们要将知识服务下沉,下沉到知识的生成逻辑上,同时生成逻辑也会影射到知识的应用逻辑,就是说知道了知识是怎么产生的,就知道了知识应该怎么用,而这一切得益于互联网才可以实现。
总结前面我所讲的,知识服务基础设施的建立就是对现有该行业的升级,也是互联网教育深入化。核心的基础就是每个知识自身有它的逻辑结构(或者论证结构),这个逻辑结构是完全可以互联网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