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学的最初的记忆,是在发黄的煤油灯下,老屋那张老旧的发黑的桌边,妈妈给我弄了一个小小的军用小书包,为第二天上学用。那一宿激动的都觉得天怎么一直不亮,直到第二早妈妈把我从被窝里拉出来去上学校。已经没有最初进学校的印像了,只听得妈妈说幼儿园的时候我姑姑在那里面当老师于是我还差一岁就进了幼儿园开启了人生的第一步学校之旅,所以比起同村的同班其他小朋友会幼一岁左右。
小学在村部在村的另一边,中间隔着另一个生产组,也不算远,走路可能也就十几分钟。每天上学要翻过两三个小山坡,中间是窄窄的山路两边是茬茬的巏木丛,边上还有各家的一些山地栽种地瓜之类,还会有几棵老年的柿子树,还有几棵高高的梧桐树,季节到时会开满白白的花……这条路整整走了6年,40年过去,已经从没再完整走过这条从家里到学校的山路,仍然能记得怎么下的山坡哪里拐得弯,半中间的小溪水,再拐个弯到了谁家的地,下几道埂便到的另一组边上第一家陈姓的人家边上,再踏上一条100米左右的水渠道便离学校不远了,穿过一条田埂尽头便到学校了。这条小小的路承载了儿童时太多的欢笑,当时小孩多,每天上学基本十几个小朋友一组一起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一同嬉戏一起摘野果,一同玩水,一同头上拉着塑料布的一角冲跑在下雨的天气里,夏天满是蝉的叽叽声,我们会到地里庄稼叶上闻声抓蝉或弹弓打知了,蛇虫在这条路上也是时不时能撞见的让你魂飞魄散的最不想撞见的玩意……40多年过去了,山路已基本不用了,二十几年前小孩上学已不再走山路了,只有种果树的人才走着山路,再去已是比人高的草木几乎分不出的路,栽种的三四十年的果树已经完全掩盖了当年那条闭着眼都能跑过的弯弯曲曲上上下下的小山路了..…今年老爸过世,家里墓地几年前也定在第一个下坡100米的左侧,几年前在盖完家里新房后,爸爸也执意要修个家墓在这里,经风水评估也行,如今老爸也长眠与此,一定是想看看孩童的我们蹦跳在山间小路的身影,一定还能听到我们孩童时的上下学时那飘在坡上的那最天真的笑声吧……
我们的小学外面是间二层的老式的"五间厢″改造来的,比我们普通人家的房屋要显得高大,据说是以前从有钱地主人家征来的,只是听说也没去证实真伪。有木板楼梯通上二楼有二楼走廊,中间是大门很宽敞的大厅,直通到里面操场,小时候只觉得大厅很宽,两边风一通凉快的很。两侧各有两间房屋,右侧是学校的厨房以及老师的办公室,大厅里以前还放着一张乒乒球桌供同学玩。左侧的两间屋常年不开,也不知道是干嘛用,小时候从外面的窗外往里看,还能看见墙上一些民兵如何摧毁坦克的系列宣传画应该几十年前就留下来的。二楼还是木质楼板,我唯有一次印像小堂姐他们上学时还有在楼上午休还会叫我上去也躺过其他也没啥记忆了。穿过一楼大厅到后门便见是我的操场了,门前侧走廊有个洗水槽是给老师们洗衣洗菜用的,隐约想起五年级潘老师师还示范我们作文写了一篇作文就提到说许智萍同学脚被玻璃刮伤还提到在水池边冲洗伤口。操场在儿时的记忆是很大的,现在想起不过三十四米长,上体育课时身体壮的同学扔垒球球还能扔到围墙外面去。当年也没有篮球架,只是简单的土操场,是我们做操跑步玩闹的场所。操场对面的最西侧角是厕所,然后是三个年级教室,主楼的东西厢房还有两间教室,操场东侧是个跟操场完不多宽的戏台,大队有时候也有演戏,全村的人都会过来看。戏台上下就是我们学习期间经常玩闹的场所了,戏台边侧门边上有几块菜地,老师们会种些菜食用在这里。五年级的教室在主楼的正面东厢房,与三年级的教室背靠背在主楼东侧。学校菜地外围就是一条溪,在另一队方姓同学来上学就要跨溪过来,这边还有一个沙坑是我们练习跳远的地方……这些大抵就是记忆中学校的模样了,从幼儿园到五年级呆了将近六级直到五年级我们几个人转去乡里中心小学。
转眼40年一瞬而过,小学之后也就再也没有踏入小学,从别人的航拍视频中看到学校依在,主楼还在戏台早已拆了,有新盖了二层教学楼,也变成大队村部所在地了,时光啊真是快,四十年的光阴把一个小孩变成半百小大叔,在想着小学的老模样,一些老师一些同学的模样会慢慢在脑中浮现…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