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学会提问》第六章。对照读书营自己的进度安排,看来是严重滞后了,一是低估了本书的难度,二是低估了自己的理解力,三是低估了工作的忙碌。本章心得如下:
001 本章开始聚焦到论证的本身。之前是对作者提供的一些材料的思考,现在更进一步了。
002 关于谬误类型,前文已写过。这里就不赘述了。但这也足以提醒我们,如此多的谬误,其中不乏荒唐之至的,需要我们擦亮眼睛,认真对待。
003 识别谬误的方法,一共有六步:首先是找出结论和理由。然后是针对结论考虑自己的认为可能的理由,与作者的比较。
这需要调动读者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能一味接受而不动脑。
004 第三步,判断结论是否支撑某个行为,就是是否理由支撑了结论。如果没有,那就当心。
005 如果支撑,那就找出假设:如果理由成立,要怎样才能推导出结论,这个理由成立的前提是什么?
主观能动性再次发挥作用。
006 问下自己:这个假设有没有道理?没道理就别信啦!批判性思维避免你入坑啦!
007 如果假设有道理,还得注意有没有感情色彩浓厚的词语干扰你的分析。
警惕:理性思考,别夹杂个人感情色彩。
008 所谓谬误,就是推理中的欺骗手段,作者有可能用这个手段来说服你采纳其结论。
看到了吧,批判性思维帮助你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009 要找出推理谬误,就要记住什么样的理由是好理由:与论题相关的证据和道德原则。
证据很好理解,道德原则应该指的是某个理由的价值观假设吧。
010 自己写的时候,如果想推理无懈可击,那就要避免推理谬误,你就需要准备一列长长的谬误清单,避免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