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看到和菜头在槽边往事上推送了一段文字,大意是说朋友圈屏蔽他一星期的某位朋友又对他开放了。他感慨人一过三十岁,朋友就越来越少,为此喜大普奔,奔走相告。
我看到这条推送时,正在下班的公交车上,“朋友失而复得”的喜悦,突然像一道闪电击中我,忍不住和他一起开心起来,还随手发了微博。
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个玩得很棒的朋友,好到一起通宵打游戏,泡网吧看剧,写小说追星。我们是如此相像,笑点一样,说话的语调一样,连走路的姿势、喜欢的男生类型都一样。我们无话不谈,上课传纸条,放下学一起回家,除了在家和爸妈在一起,生活中其他时间都奉献给对方。我们一起唱歌,组乐队,跳舞,像一辈子不会分开一样去经营我们的梦想,甚至约定要考同一所高中,同一所大学,未来一起进入传媒行业工作。我最初想成为一个媒体从业者的梦想,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中考前三个月,我们还抱着几本青春小说兴致勃勃地改剧本,乐此不疲地做着以为下一秒就会实现的梦。但一场考试毫不留情地分开了我们,我们各自从市区被发配到县里读书。那时候高中生还没有流行用手机联络,我们就开始写信,一封又一封,仿若从没分开一样,但她聊的是爱情和男朋友,我干瘪瘪谈的只是如何实现我们当年畅谈的宏图大业。
我们就这样写了三年信,高考结束后又重新回归到一起,彼此间依旧笑料不断。在她的鼓励下,我第一次拿起家用DV机,拍摄了人生中第一个短片片段,开始研究会声会影等剪辑软件。可惜暑假一过,这个片子还没拍完,我们就进入了大学。我留在本市,她跑到了中国的最南端。
我们依然在QQ上保持热络联系,偶尔寄些礼物给彼此聊以慰藉。就在我以为时间和距离并不能构成我们疏远的原因时,我们却在大学第二年的暑假因为拍片子的事争执了起来。她抱怨我太过强势不懂得让步,我埋怨她过于自我不考虑实际情况。火气十足地,我们互删了QQ好友,在友谊维系的第七个年头。
我们那么相似,所以都强势,都自我,都不肯在对方面前低一下头,总担心退后一步要退后很多。曾让友谊倍感亲密的相似属性此刻成了二人剑拔弩张,无法克服的事实。而且总以为走过共同的路就能维系的感情,其实早在分别的日子里,我们形成了不一样的价值观,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再像当初一致。我们早已悄然发生变化,这才是产生分歧的根本原因。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和别人绝交,却是和最亲密的朋友,用一种近乎决裂的方式。
后来并不是没想过和好,却发现再也回不去了,不是话说不到一起,就是彼此都没了联系的欲望。再后来大学毕业,我如愿进入了电影行业,可每每想起来选择这份职业的最初动力,都不可避免地想起她。
曾以为“失去她”这件事只是人生中一段意外罢了,可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明白人生其实是一个不断做减法的过程,既不要去挤挤不进去的世界,也不要留不合适的人在自己的世界里,心里的每一丝每一毫都留给那些彼此珍重爱惜的人。
过于直接地去显露自己择友的喜恶或许显得刻意和狠心,可是很多热络真的不是客套和寒暄可以装得出来的。
前一段时间,微博出现了一个热搜话题——25岁时的朋友最多,在此之后,新认识的朋友数量和熟人数量会低于失去的朋友。我不知道这个手机数据研究是否符合绝大多数人,但至少从某一个层面上反应了人的成长规律。
时间之下,每个人都太过渺小,最久的朋友未必是最好的朋友。真正的朋友,不是互损不会翻脸,彼此不当外人,出钱不会计较,时时刻刻地陪伴,事无巨细地关心。真正的朋友是,永远尊重你,爱护你,尽管和你有着截然相反的价值观,背道而驰的处世哲学,既不会强行向你灌输什么,也不会给你强加心理负担。
至于那些主被动离去的人,就让我们默契地消失在各自的世界里,连再见也不要说。感情淡薄了,还要仪式做什么?不想刻意去告别,也不想在下次再见时,又想起过往的难堪。真的没有关心欲望的人,即使再见相隔一米,也咫尺天涯了。聚散离合,只是日常而已。
最后,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父母安康,知己两三,爱人不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