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钢,笔名同人于野,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曾为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研究员,先后担任过《新知客》《新知》《东方早报·上海书评》特约撰稿人,在知乎、果壳、观察者、共识网、得到等国内知名网站上设有专栏。
同人于野这个名字来自《易经》第十三卦,卦象上乾下离,又叫天火同人。卦辞说:同人于野,亨。意思是说:啊,在那宽阔的原野上,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这是多么吉祥的征兆。
这本《万万没想到》是万维钢平时所写文章的合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谈人性、励志和科学。
对我来说,前两个部分相对容易理解,关于科学的第三部分有点晦涩,理解起来有点困难。下面就是关于这本书的阅读摘抄。
1.拥有概率思维
作者认为,日常生活中,概率论比万有引力公式和基因的复制机制都重要,它是现代社会的公民必备的知识。是否理解概率,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开化”程度。当不懂概率的人大惊小怪的时候,懂概率的人可以淡定自若。
(1)随机
概率论最基础的思想,是有些事情会无缘无故的发生。这个思想对我们的世界观具有颠覆性的意义。
真实世界不是钟表,它充满不可控的偶然。更严格地说,有些事情的发生,跟它之前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没有因果关系。你不管做什么,都不能让它一定发生,也不能让它一定不发生。
大多数事情并不是完全的随机事件,却都有一定的随机因素。偶然和必然如果结合在一起,就没那么容易理解。人们经常错误地理解偶然,总想用必然去解释偶然。
理解随机性,我们就知道有些事情发生就发生了,没有太大可供解读的意义。我们不能从这件事获得什么教训,不值得较真,甚至根本就不值得采取行动。
为偶然事件大惊小怪,甚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幼稚的表现。偶然的错误不值得深究,成绩也不值得深究。失败者没必要妄自菲薄,成功者也应该明白自己的成功中是有侥幸的。
(2)误差
偶然因素永远存在,即使实验条件再精确也无法完全避免随机干扰的影响,所以科学实验往往要测量多次,用取平均值之类的统计手段去得出结果。科学家哪怕是测量一个定义明确的物理参数,也不可能给出最后的“真实答案”——他们总是在测量结果上加一个误差范围。有了误差的概念,我们就要学会忽略误差范围内的任何波动。
(3)赌徒谬误
曾经有自以为懂概率的人写到“比如号码2已经连续出现了3期,而号码6已经连续出现了5期,则再下一次号码中2再出现的概率明显大于6”,这完全错误,下一次出现号码2和6的概率是相等的,这是一个著名的错误,被称作“赌徒谬误”。
概率论中有一个“大数定律”,说如果进行足够多次抽奖,那么各种不同结果出现的频率就会等于它们的概率。
但是,人们常常错误地理解随机性和大数定律,以为随机就意味着均匀。如果过去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不那么均匀,人们就错误地以为未来的事情会尽量往“抹平”的方向走,但大数定律的工作机制不是跟过去搞平衡。
(4)在没有规律的地方发现规律
理解了随机性和独立随机事件,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独立随机事件的发生是没有规律和不可预测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智慧。
人脑很擅长理解规律,但是很不擅长理解随机性。发现规律任何时候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生存下去,而理解随机性却是只在现代社会才有意义的一个技能。
未来是不可被精确预测的,这个世界并不像钟表那样精确运行。
(5)小数定律
随机分布不等于均匀分布。人们往往认为,如果是随机的,那就应该是均匀的,殊不知这一点仅在样本总数非常大的时候才有效。
如果统计数字很少,就很容易出现特别不均匀的情况。这个现象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戏称为“小数定律”。卡尼曼说如果我们不理解小数定律,我们就不能真正理解大数定律。
大数定律是我们从统计数字中推测真相的理论基础。
大数定律说如果统计样本足够大,那么事物出现的频率就能无限接近它的理论概率。
小数定律说如果样本不够大,那么它就会表现为各种极端情况,而这些情况可能跟本性一点关系没有。如果统计样本不足够大,什么也说明不了。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能仅凭自己的经验,哪怕加上朋友和家人的经验,去对事物作出判断。我们的经验非常有限。理解随机现象的最大好处,是我们不会再轻易大惊小怪。
2.强力研读
一本书要读两遍,而且只读两遍。好书读一遍无法掌握精要,反过来说如果只读一遍就掌握,也不值得强力研读。
第一遍是正常通读,读完之后马上读第二遍。读第二遍的时候,同时写下读书笔记,只专注与思想脉络。
强力研读要求读书笔记必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清晰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
(2)带走书中所有的亮点;
(3)有大量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4)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他文章或书的关联。
读书笔记的第一作用就是抛开故事,记住文章,找出书中的脉络,跳出字里行间。
记笔记,是听说一个想法之后很激动,必须把这个想法记下来据为己有的行为。
读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寻找能够刺激自己思维的那些亮点。我们分析脉络的时候要忽略故事,分析脉络再把故事带走。
强力研读,是一种主动的读书方法。要在笔记中写下自己对此书的评论,好像跟作者对话一样。
3.人脉
真正有用的关系不是亲朋好友这种经常见面的“强联系”,而是“弱联系”。弱联系的真正意义,是把不同的社交圈子连接起来,从圈外提供有用的信息。
根据弱联系理论,一个人在社会上获得机会的多少,与他的社交网络机构很有关系。如果只跟亲朋好友交往,或认识的人都是与自己的背景类似的人,那么大概就不如那些什么人都认识的人机会多。
人脉的关键不在于融入了哪个圈子,而在于能解除多少圈外的人。弱联系的本质不是“人脉”,而是信息的传递。
当我们考虑找人创业,找人合作,哪怕是找人了解信息的时候,弱联系才是最佳选择。对工作而言,同乡会和校友录不是扩张人脉的好地方。
以上这些内容,是我个人感兴趣的部分,书中还有很多内容,比如确认偏误、如何认识相关性与因果关系等知识,能够纠正我们常见的思维偏误,建议大家可以读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