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法描述你的形状,但我感觉到你围绕着我,因为你的存在我满眼都是你的爱意,它让我的心变得柔软,你无处不在。
——《水形物语》
1
看《水形物语》,是在奥斯卡之前,看《三块广告牌》,是在奥斯卡之后。不得不说,水形物语之所以击败一众强敌夺取奥斯卡最佳影片,其中未免没有政治正确的成分。
诚然,水形物语的“跨种族融合”题材一点都不新鲜,像《为戴茜小姐开车》(第6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与狼共舞》(第6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甚至《美女与野兽》(第6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等一直都十分受奥斯卡的青睐。更何况,一旦仔细分析其中意味,同性恋、黑人、左派、残疾、底层阶级,甚至暗流涌动的政治对抗,无不是奥斯卡获奖作品中所经常出现的内容。
可是,因为政治正确,所以它就不能同时是一部好作品了吗?
3月9号,黑豹在国内上映,之后在豆瓣的评分与国外的高度评价形成了强烈对比,甚至一度低于6.5分,后来我也去看了,或许,在不同的国内环境和社会背景下,我们很难对那种大国再兴的个人英雄式种族主义狂欢产生心理共鸣,然而,黑豹无论是整体制作,故事把握、场景的震撼度,都可以称为一部好片,至少在国际市场上对比,都算不上是烂片。
有个评论是这样的:这部片太讲究政治正确了,一颗星都不想给。
我们不愿谈论政治,却总想要不同的立场,总是喜欢抨击自己可以抨击的,不敢抨击自己不能抨击的。可是朋友,有些话题是全人类共同的话题,有些故事是永恒重复的故事。
种族冲突,阶级冲突,同性异性,爱情与性,这些激烈而充满争议的话题,在政治上要说,在优秀的作品中也要提,这里面不应该是因果关系而应该是同时存在而互相影响的关系。问题出现,作品讨论影响政治抉择,政治抉择也影响作品讨论,但是问题一直存在,哪怕这个世界没有作品创作或者没有政治立场,冲突依然存在,爱情和性一样赤裸裸。
和大多数观众想象的不同,奥斯卡从来都不只是关于艺术的。相反,奥斯卡颁奖礼很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政治性的场合,颁奖礼及提名颁奖结果正是窥视美国当下社会心态、政治文化的最好窗口。
说实话,单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观感来说,无论是《水形物语》还是《三个广告牌》或是其它获得提名的充满争议的电影,都算得上是优秀的作品。如果往更深处赏析,《三个广告牌》或许更加地有内涵与深度。
但是,从一直以来的奥斯卡角度来看,《水形物语》获奖几乎没什么悬念,因为这是奥斯卡,不是“最优秀电影”或者“最有深度”电影评选,优秀和有深度一直在标准之中,却从来不是最高标准。
2
其实在这里我本来想讲的其实是《水形物语》,为什么要在前面说这么一大堆呢?因为它的争议太大了,特别是在奥斯卡颁奖之后,无论是颁奖典礼上的那些动人瞬间,还是最后的评奖结果,都被群嘲“政治正确”的声浪淹没了,或许获得最佳影片奖的《水形物语》里面有大量套路的边缘人物故事,而这些是被奥斯卡所热衷的,但是那又怎样,那些抛弃内容和思想内涵却说着政治正确而去抨击一部作品的人,又何尝不是被另一种主流的“政治正确”所左右着?
还记得去年此时,在同样简单而套路的《爱乐之城》痛失奥斯卡之时,人们也是扼腕叹息,指责获奖的《月光男孩》大打“种族”和“同性恋”两张“政治正确”牌。
可是在一片指责之中,泱泱众口,面红耳赤的人们之中又有几个能从正常的观影感受,从作品内容和思想出发,去审视这些或许不够完美,却在执拗的偏见下被过度贬低的作品呢?
奥斯卡或许是经常性地有失公允,公知们的评价也常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和先入为主的偏见,那要怎样去评价《水形物语》这么一部正处在话题漩涡中心的电影呢?
或许只有抛开那些话题,不带敌意的审视而是用观赏的目光去看一遍,那些配乐,构图,分镜和故事的徐徐叙说会告诉你一部分答案。
3
看《水形物语》,是在奥斯卡之前,看《三块广告牌》,是在奥斯卡之后。不管奥斯卡结果怎样,甚至不管有没有奥斯卡,这两部电影都无愧为值得一看的优秀作品。谁更高一筹?或许争议很大,但这真的不重要,因为冲突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不同意见之间的互相抨击无论多么激烈也不过是人性在历史上的重复而已。
女主角和人鱼之间的爱情,如你心中所想的童话故事在不同的背景设定下被重述,太阳底下无新事,但有的故事总能触动我们,正如爱情,以及两颗孤单的心终于相遇。
我们都是一样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