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7天,2025.10.11
自我认同是指个体对自身身份、角色、价值观以及所属群体的认知与情感评价。
1.基础维度的自我认同
个人自我认同:围绕个人的外表、性格、能力、价值观、信念等展开,是对“我是谁”的最直接描述。
社会自我认同:强调个人在社会角色、地位、关系网络中的定位,如职业、家庭、朋友等角色的认同感。
文化自我认同:指个体对所属文化的价值观、习俗、传统的认同,体现为对“我属于哪种文化”的感受。
民族自我认同:聚焦于对民族身份的认同,包括民族历史、语言、仪式等方面的归属感。
宗教自我认同:涉及对宗教信仰、仪式、教义的认同,是精神层面的身份标记。
2. 心理发展视角的身份状态
埃里克森的自我认同任务:在青春期至成年早期,个体通过探索与整合形成稳定的身份感。
马西亚的四种身份状态:
早闭(身份前闭):缺乏探索,直接接受他人或传统的身份安排;
混乱(身份扩散):既不探索也不作出承诺,身份模糊;
延缓(身份延迟):积极探索但尚未确定;
达成(身份实现):完成探索并作出明确承诺,形成稳定的自我认同。
3. 多维自我模型
真实自我(Actual Self):个体实际拥有的特质与行为。
理想自我(Ideal Self):个体希望成为的形象。
投射自我(Projected Self):希望他人看到的自我形象。
叙事自我(Narrative Self):通过个人经历与记忆构建的自我故事。
事件自我(Event Self):在特定情境或关键事件中形成的身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