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焦点,不一样的结局
焦点是我们常说的目光、注意力。一般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将焦点集中在问题本身上,进而产生一系列自动化的思维。
聚焦问题的思维方式用在机械问题上会很有帮助,如:车子坏了,空调不制冷了,只要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就能知道如何解决。
然而,父母总免不了用修理机器的思维来面对孩子的问题。即以问题导向为焦点的思维方式。可实际上,我们会发现孩子的很多问题真的找不出原因,即使找到原因也无助于解决。
因为人不是机器。人的问题与人际关系远远比机械问题来得复杂且多变。若能将焦点稍作调整,则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变化。
以孩子赖床为例,把焦点调整到:什么时候孩子一叫就起来?他是怎么做到了?等等。这种思维方式更关注每个人的优势和他所拥有的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这是一种集中于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将“他为什么没有做到”转为“他有时也能做好”,让孩子增强自信,产生“我能感”,进而主动解决问题。
可见,不同的焦点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常以“我们可以去做些什么去处理当下的问题,让问题不断继续”取代以前的“问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忽略当下问题的解决)”
SFBT: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思维导向;它重视问题解决的行动;它努力寻找问题不发生或没那么严重时的例外情况;它极度愿意相信当事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