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邓锦芸晨间杂记:
顺其自然乃为王道
连续三天没有留下片言只语,原因我独自带宝宝,累得精疲力尽,晨间读书荒废了,晨间杂记搁浅了,本来有些难过,但细想,我就一凡夫俗子没有金钢铁股,精力体力吃不消,就不勉强,不内耗,过去了,就过去了。
三天带宝宝,其实要写的内容太多了,今天就写宝宝吃饭的主题。为了让宝宝吃得好,我用炖了排骨汤,用鲜美的汤煮面条,打上鸡蛋,辅以青菜,面条出锅,香气浓郁,好吃得很。
给宝宝喂面条,我学着小姑子的样子,让宝宝坐在餐椅上,安安稳稳吃饭。开始几口,宝宝吃得津津有味,可是没吃几口,宝宝就把头摇得拨浪鼓一般,哄着他不摇头,给他喂上几口,他就用双手挡住嘴巴,我使出了浑身解数,宝宝就是不吃。我想,小孩子不想吃,就不吃了,想想自己假如不想吃东西,有人给你硬塞,那是多么痛苦的事,有了这一番设身处地,我就放弃了哄宝宝吃东西的念头。不吃就不吃。
这是早饭,没吃,我也就不担心了,一上午,宝宝都玩得开心无比,并没有因为早上少吃了而精神状态欠佳,我也是服了小孩子的精力。到了中午,按小姑子的习惯,给小宝宝喝奶,让他睡午觉,于是我拌了一大瓶奶,因为想着他早上没吃什么东西,中午可能能多吃一点。嘿嘿!我又错了,奶还没有喝到三十毫升,宝宝就把奶瓶推开,用奶声奶气的声音说:“不要,不要!”我学着小姑子的方法,给宝宝放《一闪一闪亮晶晶》的儿歌,让他一边听歌一边喝奶,可这小家伙一点不买我的账,把嘴闭得紧紧的,坚决不多喝一口,此时的我有点焦虑了,一旁的老杨也有些担心了,一个劲让我想办法让宝宝多喝几口奶,可是无论我如何千方百计,也是毫无效果。宝宝竟然睡着了,看着他睡得香甜的样子,欣慰;想着他两餐都没怎么吃东西,担忧。
到了晚上,我心里有些紧张,赶紧想着做好吃的给宝宝补充营养,我做了平时都爱吃的汤饭。没想到,这小家伙,又不干了,无论我怎么哄他,就是不吃。我整个人都被他整得精神萎靡,真觉得带小孩子太难了,一整天都不吃东西,我的担忧又加了一层,可是我没有任何办法能缓解此种状况。没办法,就算了,好在这小家伙精神状态不错,一整天几乎都没怎么吃东西,依然玩得乐呵呵。我真被这小家伙整无语了。
到了晚上,我给他洗澡,给他讲故事,想在睡觉前多喂几口奶,否则,一整天没怎么吃东西,如何是好。没想到,这小家伙是真的和我杠上了,他就是不喝,不光不喝,还一个劲拿着书,让我这个奶奶讲故事。我一遍遍讲故事,故事讲完了,我趁着他高兴给他喂奶,小家伙就是用手把奶瓶子推开。我一点招都没有了,最后,只能让他在我无限的担忧中睡着了。
整个晚上,宝宝都睡不踏实,我想可能是饿了,所以睡不着,正想着给他喂奶,他又迷迷糊糊睡着了,听着他均匀的呼吸,我心疼得守着他,只要有一点点动静,我就用手轻轻拍着他,让他有无限的安全感。
第二天,宝宝很早就醒了,眼睛整得大大的,我赶紧让老杨带着宝宝再多睡一会。我自己就到厨房煮面条了,热腾腾的面条出锅了。我帮宝宝穿好衣服,面条的温度刚刚好,帮宝宝洗漱之后,又一次开启了喂饭工程,本以为这小家伙又要和我杠上了。没想到,他张着大嘴,一口一口吃下去,我稍微喂晚了一点点,他都不干。不一会儿,小家伙就把一大碗面条吃了个精光。
宝宝吃饭,这件事让我感慨万千,小孩子不想吃,说明他自己没有食欲,没有食欲就不要强逼他,因为他自己的身体会告诉他的需求。可我们大人总是担心宝宝没吃饱,影响生长发育,其实真的大可按照孩子自己的意愿行事,大家试想一想,我们没有食欲,一个人对你威逼利诱让你吃,是什么滋味?我们总是以为自己是为孩子好,其实让孩子的心里很不痛快。只有当他自身有了需求,无需追着喂,哄着吃,只是我们大人太负责了,他用心了,让宝宝心里不爽。
宝宝吃饭这事,让我想到我们的教育,现在的孩子到处都是书;他们反而不愿意读书你天天苦口婆心求他读,他就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你再干着急也没用。有时,想想小孩子心智还没有发育到他想读书的份上,大家一天到晚威逼利诱读书读书,搞得师生关系紧张,母子、父子关系不和谐,让孩子的童年缺了美好,这真是得不偿失的大事。如此想来,我们顺着孩子的意愿走,让他自己去发现、感悟,突然一天他开悟了,势如破竹,不亦快哉!如此想来,家长们轻松了,老师们放下了,不强求,不苛求,顺其自然乃王道,当然这需要大人有足够的定力。
其实,大人不焦虑,小孩无压力,一切都会温和的阳光中慢慢开花结果。
2025.4.7胡桂芳晨记
清明一天祭祖,怀念先人。一天游玩上虞覆卮山。万年石浪,人生第一次体验,乐趣无穷。昨天打理院子花草,给花花上花架,下午读了点书。打扫卫生。
今早晓窗书会学道德经第23章。又学习古文观止,苏轼的《后赤壁赋》此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被贬黄州期间创作的一篇赋文,是其“赤壁两赋”中的后篇(前篇为《前赤壁赋》)。创作背景的详细分析:
1.政治失意与贬谪经历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诬作诗“谤讪朝廷”,于元丰二年(1079年)被捕入狱,几经折磨后于同年十二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生活受到严格限制,处于“半犯人”式的管制状态。这段经历成为他创作《后赤壁赋》的重要背景。
2.两次游览赤壁的感悟
元丰五年,苏轼于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两次泛游黄州赤壁(又称“文赤壁”),分别创作了《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后篇记录了他在十月十五日与友人夜游赤壁的经历,与前篇的江上泛舟不同,后篇以登岸履险为主,展现了新的感悟。
百度娘学习摘录,《后赤壁赋》不仅是一篇文学佳作,更是一部人生智慧的宝典。
无的智慧,豁达与从容。人生如梦,接受无常。转换视角,发现新的希望。与自然和谐,寻找内心的宁静。放下内耗,悦纳自我。
它教会我们以豁达的心态面对无常,通过转换视角发现希望,与自然和谐共生,并放下内耗,悦纳自我。这些哲理,无论是对个人成长还是生活态度,都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苏轼逆境时的豁达乐观。读大文人的作品,有幸!读中悟,结合自己的生活,学进去,走出来。
2025年4月7日 徐新云晨记:
我们学校每周五下午课后服务时,都要进行一次小扫除,主要是整理抽屉和收纳柜。两个月以来,学生都已经习惯了,先按大组换位置,然后开始小扫除。
这周五下午正好有位女同学去参加学校的合唱队训练了。换位置时,同桌陈同学都非常积极,主动把参加合唱队的女生的桌子和椅子移过去了。然后他迅速整理好自己的抽屉以后,马上又开始整理同桌的了。
这时,小徐老师走进来了,提醒学生动作要快,大的书和小的书,都要分类按要求放好。她站在讲台上,眼睛来回地扫视着各个位置。不少学生已经整理完成,并开始写家庭作业了。但陈同学还蹲着,地上有一摊子书,桌子上也有堆着一些书本。小徐老师的急脾气就上来了:“陈同学,又是你,动作快点,你总是拖拖拉拉的!”陈同学倒是一点儿也不急,看了一眼小徐老师,又看了一眼我,咧着嘴尴尬地笑了一下,手倒是没有停下来,继续一个本子一个本子在整理着。
“不对,小徐老师,这不是陈同学的位置。”我发现了不对劲,赶紧弥补着,手指着旁边的书桌,“这才是陈同学的位置,哦——他应该是在帮同桌整理的!”
吕同学和吴同学听到了也闻风而来,也帮着解释说:“对的,他同桌去参加合唱训练了,他是在帮同桌整理的,陈同学的抽屉平常都是很整齐的!”
小徐老师听了,挺不好意思的:“哦哦,是我错了,对不起,陈同学,是老师没有弄清楚情况,向你道歉!”
这下子,陈同学也不好意思了,红着脸,一声也不吭,继续埋头整理,但明显手上的动作加快了不少。
小徐老师笑了笑:“陈同学,你主动帮助同学整理,是同学们的榜样,老师奖励你两朵小红花!”
顿时,陈同学的脸上绽开了花。这是多么和谐的师生关系呀。
2025年4月7日 郑丽玲随笔
苏轼的《后赤壁赋》,文中妙词佳句俯拾即是,意境绝美。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寒秋过后,严霜与露水纷纷降临,曾经繁茂的树木,叶片在风霜侵袭下全部脱落 。银白的月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将人的影子清晰地映在地面。仰头望去,一轮皎洁明月高悬夜空,清冷的光辉笼罩着这片萧索又静谧的世界 。
尽管景色非常萧条,但苏轼却“顾而乐之,行歌相答”。虽然仕途不顺,遭贬他乡,可他依然乐观豁达,不仅身旁有好友陪伴,家中贤妻更备下美酒,如此生活,美哉乐哉。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山峦拔地而起,衬得明月非常渺小。溪水退去,石头嶙峋,在月下静立,尽显天地的冷峻与辽阔。宛如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
最更为奇妙的是文中独特的思想表达。晚上做梦,竟然梦见一个羽衣蹁跹的道士,联想到这位道士就是从自己舟边长掠而过的孤鹤。人物合一,想象奇特,令人佩服!
怪不得二吴赞道:读二《赤壁赋》,胜读《南华》一部。
2025年4月7日曾瑞云晨间随笔73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大道希言,想要长长久久的存在最好的状态是温的状态,和风细雨绵绵不绝。如果老天狂风暴雨、飞沙走石,地动山摇,天崩地裂能长久吗?人也如此,想要长久在一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一个爱打麻将赌博酗酒的人与一个喜静爱读书能长久走在一起吗?如我连麻将都看不懂,爱打麻将的人可能会嫌弃我。
信则灵,对自己的优势缺点能了如指掌,知自己能什么不能什么,也可避免踏入不必要的坑中。)
(读苏轼《后赤壁赋》虽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良辰美景不可辜负,幸得良妻备酒以待其不时之需。在他被贬还有这么好的妻子陪伴,也是人生一幸事。
他眼中美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去,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去。梦中一道士,羽衣蹁跹。)
点评
(前篇写实情实景,从“乐”字领出歌来。此篇作幻景幻想,从“乐”字领出叹来,一路奇情逸志。相逢而出,相逼而出,与前赋同一机轴,而无一笔相似,独此两赋,胜读《南华》`一部)
2025年4月7日元实读书笔记
读《古文观止之后赤壁赋》,感受苏轼的豁达洒脱
上学期带孩子们读了《前赤壁赋》,却没时间读《后赤壁赋》,今天的早读弥补了我的遗憾,一定找机会带孩子继续读。这一通读下来,真是淋漓畅快,我也跟着苏轼来了一次夜游赤壁,略有收获。
1082年11月1日这天晚上,苏轼和俩位朋友从雪堂出发,打算去临皋。一路上,霜露降了,树叶掉光了,月光把他们的影子投在地上。只可惜这么美的夜景没酒没菜,没想到朋友说他傍晚打了鱼,苏轼赶紧跑回家问他夫人有没酒,夫人说还藏着酒以备不时之需,夜游赤壁这事就成了。看看这生活气息有多浓,就像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一样,哪怕苏轼被贬了,他也能从这些生活琐碎里找到乐子,这心态真是洒脱至极,敬佩敬佩呀!
紧接着,他们重游赤壁。再看赤壁,江水哗啦啦的流,江岸又高又陡,月亮看过去小小的,水位降下去,石头都露出来了。于是苏轼兴致勃勃地去登山,他撩起衣服,踩着险峻的石头,拨开乱糟糟的草,还站在高处大声呼喊,那声音在山谷里来回回荡,把他自己都吓到了。回到船上,任由船在江心漂流,到了半夜,一只孤鹤从东边飞来,又向西飞走了。这赤壁又壮丽又神秘,孤鹤一出现,周围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更冷清了,感觉苏轼当时心里特别孤独,也许他在期盼着能摆脱这种困境。
文章结尾特别有意思,游玩结束后客人走了,苏轼也睡下,他梦到了一位道士,问苏轼去赤壁玩得是否开心,问道士名字不作答。突然,苏轼反应过来,这道士不就是昨晚飞过的孤鹤吗。这梦奇幻得很,苏轼惊醒了打开窗户什么也没有,这里让人忍不住琢磨,也许苏轼是想摆脱现实的苦恼,在梦里寻找解脱。
读完《后赤壁赋》,我感觉他在仕途不顺的时候,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在大自然里寻求慰藉,在思考中想明白很多事。他面对困境的这份豁达洒脱,真的太值得我们学习了。每当生活里遇到难题,想想苏轼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赋予了我无限的能量,真觉得没啥是过不去的坎儿。这么好的文章,值得读一百遍啊!
2025年4月7日 星期一 郭鸣凤
生物钟真是个奇妙的东西,一旦形成习惯,根本无需外界干扰,到点自然就醒。放假这几天,本想好好放松,可生物钟依旧准时把我唤醒。刚睁眼那瞬间,脑子还没反应过来,下意识就想着要进会议室读书,等彻底清醒,才想起正值假期,于是又钻进被窝。可再睡时,却怎么也无法进入深度睡眠,眼睛闭着,大脑却异常清醒,思绪飘飞。
清晨醒来,翻开《道德经》第二十三章,越读越觉精妙,尤其是“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这段话,深得我心。在我看来,它是在说,狂风不会刮一整个早上,暴雨也难以持续一整天,由此可见,人这一辈子,遇到的艰难困苦也都是暂时的,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一切都会成为过去。今早听邓老师讲解,又是另一番感悟。老师说得通俗易懂,他说做事不能太急于求成、用力过猛,不然很难长久坚持,稳稳当当、循序渐进,才能把事情做好,坚持到底。还有“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这句话,以前我一直不太理解,今天经老师一解释,瞬间就明白了。意思是,一个人要是连自己都不相信,又怎么能指望别人相信自己呢?唯有自己坚信不疑,才有可能赢得他人的信任。
读完《道德经》,我又翻开《古文观止》,读起《后赤壁赋》。这篇文章,我早有耳闻,却从未读过原文,今日一读,可算填补了我学习路上的一个空白。看来,只要坚持去做一件事,总有一天,曾经的遗憾都会被慢慢弥补,曾经以为不可能实现的,也会变成可能。
苏轼的文字,总能让人感受到他骨子里的豁达。即便一生多次被贬,仕途坎坷,他却始终活得潇洒自在。“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蓑烟雨任平生”“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从这些词句里,丝毫看不出他被苦难打倒的痕迹,反而满是对生活的热爱与从容。就像这篇《后赤壁赋》,开篇一个“乐”字,奠定全文基调,读着读着,仿佛能与苏轼一同漫步于山水之间,感受那份“江山本无主,闲者是主人”的闲适与惬意 ,似乎苦难在他眼中,不过是生活的另一种模样。
2025年4月7日 谢洪霞 晨读杂记
清明节的怀念(二)
姐姐离开学校后,就跟着嫂子学做衣服。
嫂子是我们那地方出名的裁缝,她的技术是从北京学来的,深受人们喜欢。
可能是没有了学校里的日夜苦读,加上生活慢慢好起来了,姐姐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她甚至还长了些肉,脸上日渐红润起来。
但我们也都低估了那时候做衣服的辛苦。到了年节的时候,那衣服根本都做不完,经常要加班。一堆堆的面料,摞的老高,有的人,十天半月都拿不到衣服。我没事也去帮忙,或收拾屋子,或烫熨衣服,甚至我还学会了踩缝糿机,锁边机。就是这样,还是经常忙到深夜。老家的冬天,真冷,特别是夜里,气温极低,哪怕是燃着炭盆,也是冻手冻脚的。姐姐的手,戴上半截手套,还是冻得起了冻疮。时间一长,就连腿也跟着受罪,一天到晚坐着,不活动,血液不流动,怎么不生病呢?
做了几年,嫂子也觉得太辛苦,后来就不再从事缝纫衣服的事,而是开了一家小店,经营百货。姐姐也去到食品公司上班,日子终于走上了正轨。在别人介绍下,认识了一个兵哥哥,他们很相爱,很快就结婚了。
姐夫那时还在部队,姐姐偶尔去部队住一段时间。那两年,姐姐过的很开心,身体也好起来,脸上也多了笑容。不过,好几年也没有孩子,家里也都为她暗暗着急。
食品公司后来改制,姐姐就承包了公司的门店,开了一家小型的副食品店,生意还是不错。但为了有个孩子,姐姐多方寻医问药,吃了多少苦,我不知道,但其中的艰辛,从后来的谈话中也得知一二。每一个母亲,都不容易。
姐姐终于怀孕,十月后生了一个女娃娃,姐夫也从部队回来了,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但生活永远不是一帆风顺的,后来,姐姐身体出现状况,做了几次不大不小的手术,虽然也安然挺过来了,但本就亏损的身体,越来越差。好在家庭经济不错,注意保养,又慢慢养了回来。我想,如果是像我一样,在学校工作,每月拿那点死工资,估计吃药都不够。
跟千万个普通的妈妈一样,姐姐把全部希望放在女儿身上,倾尽尽力培养。孩子从小聪明,多才多艺。我们都说,家里出了金凤凰。
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姐姐一家搬到了城里,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连生意也不做了,每天专职接送孩子,成了全职妈妈。
即使这样,每次看到姐姐,她的身体好像都要比上次更差一点,这实在让人担心。
2025年4月7日熊凤珍晨记一一
夜游赤壁:在诗意与怅惘间穿梭
今天是清明假期结束后的首个上课日,课堂上,我们一同走进苏轼的《后赤壁赋》。我向来有些偷懒,课前并未做预习,正因对文章内容一无所知,反而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了新鲜感 。邓老师讲解时滔滔不绝,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地完成了全文解读,这番讲解让我愈发喜欢这篇文章了。
文中的佳句府首皆拾。“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苏轼彼时被贬黄州,换作常人,恐怕早已心情低沉、唉声叹气。可苏轼却能在清风明月之夜,与友人行歌互答。文章开篇,先写“有客无酒,有酒无肴”的遗憾,紧接着便笔锋一转,引出“携酒与鱼”的欢乐。苏轼在这艰难的处境中,身边既有好友相伴,又有妻子的支持,不得不说是人生幸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真不愧是大文豪,短短十六字,便将江岸夜景描绘得如诗如画,令人拍案叫绝。而“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采用三字短句描写山崖险行,每个动词都精妙绝伦,将山路的崎岖险峻展现得淋漓尽致。随后“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云涌”,人在这样的情境下,悄然生悲、肃然而恐的心情便油然而生。
文章前半部分描绘的是实情实景,后半部分则引入孤鹤道士的幻境。透过这些虚幻的描写,不难洞察苏轼内心深处仍潜藏着一丝苦闷,流露出怅然若失的情绪。《古文观止》的作者对这篇赋评价极高,称“读此赋,胜读《南华》一部 ”,今读此文,确实如此!
4月7日石平萍随笔
嘉嘉一直商量要买小鸭子,由于之前喂过多种小动物,最后都是悲剧而终,再也不想因此而伤情,从此再也不喂养动物。
前几天吕老师送给嘉嘉一对小鸭子,我不太喜欢,感觉又是负担,要对一对生命负责。嘉嘉开心得不得了,终于如愿。
清明三天假期,我没有来基地,嘉嘉每天却都惦记着她的小鸭子,抽空就会来阅读基地照顾它们,喂食,清理,打扫箱子。
今早嘉嘉上学去了,我也如常来基地上班,周一大扫除,我在拖地时,这俩小可爱从箱子里越狱出来,在客厅活蹦乱跳地跑来跑去,我想精力如此旺盛,那就接点水游泳吧。遂接半桶水,把它俩放了进去,我又自顾忙去。等我拖完地回到客厅,感觉时间差不多了,就把它们拿了出来,结果放到箱子里直接蹬腿儿了。瞬时我惊出一身冷汗,大声喊“老公,快拿吹风机”,李老师用吹风机送来阵阵热风,我手捧它们,拇指按压小心脏,轻声快速念着“阿弥陀佛”。如果它们真的因我而丧生,我罪过大矣!
如此忙活半天,有一只竟然双腿挺直,脖子耷拉,一动不动啦。我心急如焚,在手上翻来翻去,按压心肺念加地藏菩萨名号,千万不要再我手上死去,恭请地藏菩萨加持两个小生命。终于两脚有了反应,开始动弹,吹风机的温暖持续不断。
尝试把它们放在地上,身体发抖,站着踉踉跄跄,让阳光照耀在身上,慢慢开始有了点儿生机,开始啄自己的羽毛。李老师说:“坐这儿看着,别让野猫叨跑了。”我老老实实坐门口,看着他们恢复如初,度过一劫。
就此写下《抢救小鸭子》,以此记录,善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