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惊闻噩耗:干弟弟因主动脉夹层病发,在医院抢救中。
他的朋友圈发出了一条水滴筹,当我仔仔细细地看完这条信息,确认照片上是他本人之后,心口像堵了一块石头,呼吸不畅。
这条朋友圈应该是他的父亲或者其他亲人帮忙发出的,他本人还在重症监护室。
我无法用言语形容当时的心情,眼泪不自觉地从眼眶里涌出。他才33岁。
小时候,我们是邻居。我跟母亲每次去小溪洗衣服都从他家门口路过。他和他的妈妈热情万分,每次必定拉着我和我母亲在他家里玩一玩,聊聊天。哪怕已经走远,也要追上来拉回去。若碰上饭点,也必定要留下来吃过饭再走。
因两家关系融洽,后来他便认我母亲为干妈。
再后来,我们慢慢长大。我到城里读书,而他们家搬到了镇里居住。
我们两家的关系并没有因距离的变动而疏远。除了平时的走动,每年春节必定也是要聚在一起拉拉家常的。
前年春节,正月初二,他们一家人在我们家里欢欢喜喜地聚了一场,走的时候还嘻嘻哈哈地聊天说再见。初三,他的母亲清晨出门散步,突发疾病,晕倒在地。
初四一大早,叔叔在老家寻找空地。邻居出门遛弯儿,回来站在我家对面的路上,说:“杨群死了。”
父亲站在门口问:“谁?你说谁?谁死了?!”
“杨群呐!你干儿子的妈。”
这一记晴天霹雳,将我从被窝里惊起。我搭上外套,跑出卧室,只听得父亲说:“不可能!老大正月的,你别开玩笑。”
母亲也说:“不可能!初二还在我们家有说有笑的。你听错了吧?”
邻居说:“咳!你们还不相信,他男人这会儿带着掌台师傅正寻找墓地,看埋哪里合适。”
我呆呆地站在门口,一时之间头脑一片空白,喉咙发不出任何声音。
父亲急匆匆地跑了出去,一会儿后回来了,一脸的悲戚。
杨阿姨的逝去,成为铁一样的事实。
两年后的正月,干弟弟因同样的病情住进了重症监护室。这依然如一记晴天霹雳,甚至比两年前更响。他才33岁,还没成家立业,生命却危在旦夕……
当天灾人祸、疾病突降身边的时候,没有任何人来得及说:我准备好了。而只能匆忙应对,用尽全力去打一场毫无准备的仗。
叔叔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两年前的丧妻之痛令他郁郁寡欢至今,而如今儿子生命又面临危险。对一个年近六十的老人来说,人生前路是否还有光……
干弟弟,你要加油!早日康复!你是你父亲唯一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