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陪孩子过六一,出门走了一段路,孩子发现新鞋把脚打痛了,原因是没有穿袜子,于是我提出,要不孩子回家去穿,要不我回去给孩子拿,孩子同意她在那里等我,我回家去给她拿袜子。我一刻没有耽搁地回家去取袜子,见到孩子,却发现孩子不高兴,埋怨我去晚了,我解释说,我一刻没有耽搁,孩子还是不领情,我心里也产生了怨气,先是脸色不好看,接着是数落了一番孩子,孩子更生气了,甩着脸气呼呼地一个人朝前走,我当时想发火,但是还是忍住了,面对孩子的抱怨,我没有做到耐心地解释,对她情绪的同理,却让事情变得更糟了,我心里感到无力,焦躁。冷静下来的时候,我知道该怎么处理,但是事情来了的时候,情绪会受到对方的影响,不能很好的控制。
我的情绪被孩子的情绪牵着走了,分析原因:第一、平常孩子做事慢的时候,我有催促,有抱怨,所以才有孩子认为我慢了,出现抱怨的情况发生;第二、孩子觉得等得久了,虽然我一刻没有耽搁,但是不代表孩子能理解,孩子觉得等的时间很长了,我却没有觉察到;第三、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也顺着这个思路去了,所以才会出现焦躁,想冒火,我是觉得孩子不理解人,明明我是一刻没有耽搁,孩子还抱怨。如果换一个思路,孩子脚痛又是一个人在那里等,会有些孤独、不安、不舒服,所以会觉得等久了,有些抱怨也正常,如果能同理孩子的情绪,就不会出现焦躁的情况,可能面对孩子的抱怨笑笑就好了。
看来很多时候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看似是孩子的问题,其实是家长身上的问题。一直觉得自己是爱学习的人,有了孩子之后更是积极学习育儿知识,但是面对具体问题的时候还是会抓狂。看来,每天的功课还是要认真地做,自我觉察,时时关注自己的情绪。
我的情绪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