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有挺长一段时间,没有不良情绪困扰我了,哦,岁月静好。
可是前些日子有一件事,让我火得很。在一个关于房子的维权群里,好像是群主,因为我转发了一篇关于房子信息的贴子,对我发起攻击。开始,我有些疑惑,就问她,她继续攻击,言辞过分。我马上毛了,反击,接着退群。
我理所当然地认为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她的言辞不当。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这本书让我有了新看法。
作者阿尔伯特·埃利斯在书中描述了情绪产生的真实状况。
被视作诱因的具体的人或事,是A’s,能刺激我们。而C’s就被视作A’s引出的结果,包括感觉和行为,感觉往往影响行为。比如我感到愤怒之后,马上反击,并且退群。
埃利斯指出,情绪并不是直接由诱因引发的,中间有一个重要的环节B’s,我们的思考——认知和信念系统。我们在C’s的感觉和行为是B’s的结果。
这就需要审视一下我在B’s处的思考(后来总结的,当时很快就做出反应了):“她主动攻击我。”“她的言辞很无理。”“这根本无法忍受!”
根据埃利斯的研究,我的思考陷入了“应该论”的病态思维方式,“对方不应该这样做,她应该……”
埃利斯认为,如果我们在B’s的思考陷入三种病态的思维方式,并且秉承着10种非理性信条,我们在C’s的反应就常常是过分的情绪,并且引发不当的行为。
“三种病态的思维方式的第一种叫灾难性思维方式(catastrophic thinking)”,将人或事恐怖化,常常以“万一……怎么办”开始。但是,“万一……怎么办”这个问题并一定引起恐怖化,是对问题的回答,比如“太可怕了”,“绝对受不了”,“我会疯掉的”,诸如此类的恐怖化回答导致过分的情绪。
记得在刚开车的时候,我非常焦虑。总是想“万一踩刹车,踩成油门,撞到人怎么办”,那就太可怕了。因为技术不好,还担心停不好车。每次开车出门之前,都要不停地想路线、停车场位置,都成了强迫症了。同事开过一个玩笑,她丈夫让她把车开到赛马场,停好。然后打车去餐馆。当时,我就想这么做。
“第二种病态思维方式(screw ball thinking)被称作绝对论者思维方式(absolutist thinking)”,常把“应该、必须、不得不、只能,非……不可”挂在嘴上。首先表现为要求自己“必须、应该”,然后就会变成“你应该、必须”。
像前面提到让我让愤怒的群主,她觉得她应该有权力对我指手画脚,而我又觉得她不应该这样做。我的反击里有一句话“你算老几”很能说明问题。我们俩都在念“应该”经。
“第三种类型的神经病想法恰好是另一个极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合理化就是弱反应。这是对发生的事否认或不当一回事的拙劣举动。”常见的方式是“谁会当回事”,“天还没塌呢”,“那又怎么样”。这其实是一种对自己的欺骗,回避问题并不能让问题消失。
就像一些家长对孩子不恰当行为的放任,他们会说孩子还小,大了就好了。经常看到有些人在自己的孩子打人、抢别人东西的时候,仿佛视而不见,没有任何劝阻的举动。这样的孩子,不可能主动改变成懂规矩的人,严重的后果可能会在以后发生。
埃利斯又总结出了10种非理性信条,这些非理性信条都产生自上述病态思维方式。
非理性信条1:太在乎别人怎么看待你。
非理性信条2:“我决不能在重要任务上失败(生意上、学业、体育项目、性生活、关系等),否则太可怕了,我无法忍受。”简单地说,对搞砸了太忧心忡忡。
非理性信条3:“人和事都应该总是朝我要他们去的方向发展,如果不是,那就太糟糕、太可怕、太恐怖了,我无法忍受!”
非理性信条4:“如果前面三种坏事中的任何一种出现了(如果我不讨喜或不被尊重,如果我失败了,或结果不像我想的那样好或至少过得去),我总要找个人骂骂才痛快!他们做错了,早就不该这么做,事情做得那么糟糕,一帮烂人!”
非理性信条5:“假如我对即将发生的事或别人对我的看法抱有挥之不去的忧虑,当事情真发生时,定会比我想象的要好。”
非理性信条6:“每个问题都有完美的解决方法,我必须立即找到这些方法!”
非理性信条7:“逃避困境和责任比正视它们要容易得多。”这是最具破坏力的合理化。
非理性信条8:“如果我事事不投入,只保持若即若离的关注,我会永远开心。”这又是一个精彩的合理化。
非理性信条9:“我的过去、小时候、最近恋情和最近工作中发生的所有可怕的事造成了我此时的感觉和行为。”
非理性信条10:“坏人坏事不应该存在,当它们的确存在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10个信条引自原书)
人们病态的思维方式和由这些思维方式而产生的认知,也就是这些非理性的信条,让人们的情绪被别人左右,被那些人和事牵着鼻子走。
阿尔伯特·埃利斯在1955年创立了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REBT),帮助人们通过四个步骤,发现自己思考过程中的不合理性,能够在不断的练习中反击非理性思考,从而减弱情绪激化的程度。
我从自己的例子看一下这四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分析C处,是不是反应过激了,产生了过分的情绪和行为。
当时在反击她的时候,因为愤怒,我的用词也开始具有攻击性,并且产生了退群的行为。显然,没必要这么激愤。
第二个步骤是看B处,究竟怎么想的,是否秉承了非理性信条?
前面已经说过,我的思考使用了“应该化”的病态思维方式。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用“应该”,但是将“应该”绝对化,就容易让自己陷入非理性信条。
在这里,我就秉持了两项非理性信条。
一个是“太在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不在乎别人的看法的,从这件事分析,当她说我是什么什么的时候,我已经觉得没法忍受了。说明这个信条一直潜伏在我的思维里。
另一个是“人和事都应该向我认为的方向发展,否则就忍受不了”。这种非理性信条也是“应该”的绝对化,我确实有这样的毛病。去夏威夷旅游的时候,我事先对行程做了安排,结果很多意外打破了我的安排。因为倒时差,我没能去茂宜岛一游,而且身心疲惫。又因为租的车上的导航仪出问题,没能完成环欧胡岛的行程。这让我很火,态度上就很生硬,让大家都不愉快。据女儿说,我当时就像个神经病。
正是这样的非理性思考,让我的情绪被她的言辞牵着走了。
第三个步骤,怎样反击非理性思考方式。明白了是自己的非理性思考让自己情绪不当,就可以问自己“非得这样想吗”?
这位群主肯定出于什么原因认为我发的贴子侵犯了她的权力,于是用不当的言辞攻击我。这样的行为肯定不会让人高兴,但是,确实有必要那么生气吗?也许,这种人就是喜欢以这样的方式激怒别人而自乐呢?和她争吵有什么意义呢?
这样思考之后就会引出第四个步骤,用更佳之选替代恐怖化、应该化和合理化。
这件事肯定发生了,我不能当什么事都没有,那就是“合理化”。
我该怎么思考呢?当她说了我是什么什么的时候。我觉得不能理喻,没错,就是一个没法讲道理的人,也就是所谓垃圾人。对她,解释也没用,生气就上当了。更好的替代方式是对她置之不理。退群其实没错,一个不允许正常信息交流的群对我毫无意义可言。但是,愤然退群就有点儿可笑了。
上面的分析全是事后诸葛亮,但是这样的分析是理性思考的开始。埃利斯的建议是:“为了改变你的想法(最终也改变你的失常行为),不受制于人和事的成功关键在于练、练、再练。所有这些努力回顾的美妙报酬是你很快意识到你没有一遇事就恐怖化、应该化和合理化,而是隔了一会儿后,常常自动地开始朝更佳之选方面思考。”
人都是情绪的动物,没有人让你扼杀情绪。埃利斯REBT疗法的目的是尽量掌控你的情绪,改变你过分的情绪和行为。如果真能依据他提出的四个步骤,最终形成更佳之选来替代非理性思维方式和信条,我们的情绪就会越来越少被别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