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淳于髡(kūn)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翻译
淳于髡,是齐国名臣。大家熟悉的“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典故,就是他讽谏齐威王的故事。
授,是给东西;受,是接受。男女授受不亲,就是男女之间,不能亲手递送东西。
因为儒家讲礼法,所以淳于髡就去挑战孟子,他说:“男女授受不亲,是你们的礼法吧?”孟子回答说:“当然是。”淳于髡早就挖好坑了,他问:“那假如你嫂子掉水里了,你伸手去拉她起来不?”孟子回答:“嫂子掉水里不伸手去救,那不是豺狼吗?男女授受不亲,是礼法;嫂子掉水里伸手去救,是权变。”
权是什么呢?是秤锤。张居正说:“若但知有礼而不知有权,则所全者小,所失者大矣,岂识时通变者哉?要之经权二字原不相离,礼有常经,如秤之有星,铢两各别,权无定体,如秤锤之较物,轻重适平,二者交相为用也。”
淳于髡要继续发难了,刚才的问辩只是第一个坑,后面还有第二个坑。
他说:“请问孟老师,嫂子掉水了你会伸手救,可现在全天下都掉水里了,你为什么不伸手救呢?”
淳于髡本身是齐国名臣,为国家建立了功勋的,他当然是权变主义者、功利主义者。他的问题很尖锐:既然孟老师你知道权变,那现在你为什么死守着你的经、你的道,而不肯出来做事呢?救嫂子,你能突破常礼而行权变,救天下反而不行吗?
孟子说:“救天下,要救之以道。救嫂子,伸手就可以。难道您能徒手就救天下吗?”
救天下和救嫂子不可比,嫂子可以徒手去救,而救天下要有工具。道,就是我救天下的工具。如果要我放弃道,那我救天下的工具就已经没了,我还能空着手去救天下吗?
在救天下这个问题上,只有经,没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