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举例说明,“以他人之诗词题扇,因而误为题扇人所作”事实,又以词中诗句为例,更是说明此阕为卧子作:“又词中‘芳草’‘故人’之语出孟襄阳诗,前已言之,但‘故人’一语卧子除用孟诗之成句外,兼袭用古诗《上山采蘼芜》中‘新人工纤缣,故人工纤素’之旧辞。此点可与河东君《湖上草 西冷》七律十首之二末四句所云‘青骢点点余新迹,红泪年年属旧人。芳草还能邀凤吹,相思何须略桥津’等语互相参较也。”有词题和内容两方面笺释,足可说明先生对此词之重视也。
更为重视者,此阕先生句句有解释也。一二句,先生笺曰:寅恪案:“紫燕”句可与前引李舒章《夏日问陈子疾》诗“堂中紫燕小”句相参证。《杜工部集一八》附录《柳边》诗,后四句云:“紫燕时翻翼,黄鹂不露身。汉南应老尽,霸上远愁人。”乃卧子“紫燕”句所出,实寓春老送别之意。“青梅”句出《杜工部集九梅雨》诗前四句“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河东君离去南园,当在梅子尚青未黄之时,盖亦暮春初夏之节候。周处《风土记》云:“夏至前雨名黄梅雨。”周氏为江南人,取以证卧子之词,虽不中亦不远矣。“带雨”二字岂复暗用白乐天《长恨歌》“梨花一枝春帯雨”之意,与下文“泪盈红袖”之语相比应耶?
第三句,寅恪案:《全唐诗第三函 孟浩然二留别王侍御维》诗云:“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卧子改“欲寻”为“共寻”者,盖卧子虽与河东君短期同居南楼并屡次读书南园,然不过借其地为编著之处,故其在南楼及南园乃暂寓性质,非家居所在。此句意谓其本人不久当离去,归其城中本宅。河东君亦将离去,移居横云山,因改“欲寻”为“共寻”耳。复检《陈忠裕全集一六平露堂集》崇祯八年诗有《初秋出城南吊迩机之丧,随游陆氏园亭,春初予辈读书处也。感赋二律》之题,尤足证卧子亦于是年夏间即离去南楼及南园还居城内本宅也。迩机名靖,崇祯六年癸酉举人,见嘉庆修《松江府志四五选举表》。又河东君《湖上草 西冷》十首之二云“青骢点点余新迹,红泪年年属旧人”,《痛史 第二一种 甲申朝事纪七柳如是小纪》引此诗,“新迹”作“芳草”。细玩语意,岂亦与卧子词有关耶?
四五句:寅恪案:卧子用“明知”二字者,可见其早已深悉河东君之性情如此,己身家庭之状况又若是,则南楼及南园之会合绝无长久之理。虽已明知之,而复故犯之,致有如是结局,此意与希腊亚力斯多德论悲剧之旨相符。可哀也已!
六至九句,先生考证曰:顾贞观成德仝选《今词初集 上 满庭芳》、《历代诗余六一满庭芳 和少游送别》及《陈忠裕全集二〇诗余 满庭芳 送别》词,“重”俱作“才”,较佳。
第十句,先生考证:《今词初集》、《历代诗余》及《陈忠裕全集》,“翠”俱作“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