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乔舒亚·贝克尔的《极简》一书倡导一种删繁就简的生活方式,作者提倡从整理所拥有的物品入手,到清理无益的人际关系,简化生活目标,将人从琐碎的生活中解放出来,去追求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在所拥有的一切之下,发现想要的生活。
01
我们通常认为拥有会让人更有安全感。比如:
我们拼命买衣服,遇到打特价、大甩卖的时候,更是不假思索。我们认为只有足够多的衣服,才有足够大的选择空间,才不会在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考虑要穿什么。然而,实际情况是,到了换季的时候,面对满衣橱的衣服,依旧不知道要穿什么。就像皇帝选妃,选着选着,感觉又该纳妾了。
我有一个姐姐,她会用一个excel表将自己已有的衣服统统罗列下来,然后每年根据今年流行的款式、颜色对现有的衣服进行重新编排搭配,然后整理出还需要购置的单品。所以她的衣服并不多,但是每套衣服穿出来都很经典。她有很多衣服几乎每年都出现,但是由于通过一些小物品的点缀、搭配,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做饭亦是如此。有的人买了烤箱、微波炉、电炖锅、焖烧锅……,但是依旧做不出一顿像样的饭菜。有的人却能用一个微波炉做出蒸菜、蛋糕、羊肉串、爆米花……。
逛过宜家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宜家的样品间空间都不大,但是功能齐全,不觉得拥挤,反而让人有家的温馨感。不得不佩服设计师对空间利用的智慧。
所以,并不是拥有的越多,越有安全感,而是在物尽其用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内在的智慧与能力。
02
曾几何时,点头之交的人也要加个微信,仿佛加了微信就成了朋友,成了朋友就是引以为豪的人脉。而其实,在你失意,或者在你陷入困境,需要倾诉,需要帮助的时候,面对成百上千的微信好友,竟不知该向谁语。逢年过节面对犹如垃圾短信一样的群发短信,看都不看一眼就删掉。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维系这样一种人脉关系,为的就是办事方便,困难的时候有人搭救。殊不知,当你真正混到需要有人搭救的地步,这些熟人一定是避之不及的。因为,我们都是抱着这样的目的去结交他人的,又怎甘心被人所用。
所以,我们最应该将我们的精力和时间用在我们最重要的人身上,比如父母、挚友、子女……。逢年过节给他们打个电话,而不是不动脑筋地群发一条短信。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如果一个人愿意在你身上花时间,那这个人一定要珍惜。毕竟和金钱相比,一个人的时间才是最宝贵的。深情不及久伴,我们应该感恩那些用时间酿制而成的美好。
03
曾经,我们觉得只要和心爱的人在一起过平凡的日子,就是我们最想要的生活。可是当我们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我们又期盼他们事业有成,我们能夫荣妻贵。有了小房子还想换大房子,自行车升级为私家车,还想再升个档次……我们的欲望就像那老榕树,不断冒生根、发芽……
最初,我们有孩子的时候,我们只希望ta健康、平安,渐渐地我们希望他能歌善舞,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再后来我们希望他能独占鳌头……
于是,我们活得越来越累。抱怨丈夫不求上进、孩子不够听话。慨叹自己命运不济,为什么帅且多金的老公、品学兼优的孩子都是别人家的呢。
最终,我们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那一类人。
有句话叫不忘初心,你有没有停下来认真想过自己当初想要的是什么。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拥有一个健康的孩子,这不正是我们当初最想要的吗?人的欲望是无止尽的,即便是贵为天子,也有王位被夺,生命不保的担忧。有人说,人生的幸福就是,父母健在,知己两三,夺不走的爱人。如果在此基础之上,你还拥有健康可爱的孩子、丰衣足食的生活,那你岂不是离完美就差一步之遥。既然这样,我们又何苦在前行的背篓里不断放入一些不必要的东西,让人生这段旅程累而无果。
过度拥有,并不能让我们幸福。更糟糕的是,它们将使我们远离真正让我们幸福的事物。我们唯有放弃那些不重要的事物,才能更自由地追求对我们来说真正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