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你如果经常和别人发生语言冲突、时不时的就要跟自己的同事、朋友、另一半、甚至是父母发生口角,经常感觉到自己无法正常的交流沟通,那你可能需要它,今日分享的书籍刚好可以解决沟通不畅问题,“非暴力沟通”理论的创始人,也是这本书的作者卢森堡博士,是一位特别有名的临床心理学家,他利用这套非暴力沟通理论不仅解决了无数个人沟通问题,甚至连国际层面的冲突都被他一一化解。首先回归到暴力沟通产生的原因,常见的四大原因道德批判、习惯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
道德批判,其实就是喜欢给别人贴标签,比如你爱干净但是你的另一半每天喝完饮料的杯子,放到第二天才洗在你看来是随手的事情,但是对方就是做不到,然后就日积月累某一天你是在看不下去了,斥责他,“你怎么这么懒啊,随手洗都不会吗”,但是懒惰、不讲卫生这些就是贴标签,贴标签的本质就是你站在道德的高点进行批判了,每一个听完这种话的人都会不高兴,被你批判的人如果再回怼你两句,一来一回你们的沟通方式就演变成暴力沟通了。第二点习惯比较,就是习惯性将生活中的人和人、人和事进行比比较,也是生活中一种普遍的现象,假如你是一个攀比心比较重的人,经常喜欢跟别人比较沟通的时候由于你的心里偏见,别人不论和你说啥你都觉得这是在跟你炫耀,别人给你什么建议都好像在说你不如他,你看似在和别人说话,其实是在跟别人较劲,而有些人不仅喜欢拿自己跟别人比较,还喜欢拿别人跟别人进行比较,如“你看看谁谁谁的男朋友多好”“你看看谁谁谁的老婆平时多勤劳”,这些都是生活中特别常见的比较,如果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种比较不仅没有逻辑而且毫无意义,首先你根本不了解你你口中的那个谁谁谁,因为你压根就没有跟人家在一起生活过,另外你不能说认识个谁就可以拿来比,有限个体的比较毫无意义,如果人人都这样比较,那拿一个ceo、明星演员来和你比资产比颜值,那你还活不活了呢? 回避责任,在我们表达的过程中,经常会忽略掉我们原本的出发点,比如你经常跟你的另一半抱怨,打扫卫生多辛苦,经常跟孩子抱怨自己照顾他多不容易,而我通过很多家长都喜欢跟孩子说“妈妈每天都快累死了你还不听话”“爸爸当牛做马赚点钱容易吗,你怎么一点都不知道节约?”,这些话的前半句从本质上看其实就是在回避责任,仿佛照顾孩子不是你们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关爱,出去上班赚钱也跟自己没有关系一样,如果今天没有孩子你就不上班就不会这么累了吗?显然不是的,虽然你真的很累,但是说出来的这些话,对于听者来说显然就是一种暴力伤害。强人所难,指的就是喜欢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强迫别人去做一些他们不认可不情愿的事,不管你的出发点是善意还是恶意,这份强迫就是一种恶意。
那么我们知道了常见的四大类诱发暴力沟通的原因之后,那我们来探究一下暴力沟通背后的底层原因是什么,这也是这本书的精髓所在,《非暴力沟通》更侧重认知观念上的提升,很多暴力沟通的行为,其实都不止局限在语言上,一个眼神一个表情甚至,什么都不说比如冷暴力,也可以让人感受到非常大的暴力伤害,所以但从说话的方式来提升自己,可能只是治标不治本。从古自今,人类对性本善性本恶的辩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卢森堡博士认为一切暴力行为的背后,其实都隐藏着性本恶的价值取向,当你认为人的本性是虚伪、丑陋、冷漠的,那你相应的也会以暴力的方式去应对,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我们去友善的沟通的,但起码在我们尝试跟目标对象进行沟通的时候,在不太了解对方全貌的时候,最好是一开始永远都把人往好的方向去想一想,这样沟通方式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那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沟通模式呢?一共有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举个例子,小栗交给同事一份需要保密的合同反反复复的提醒她,一定要放到安全的地方,结果小栗刚答应完,扭头就把文件甩到了工位上然后出去吃饭了,等同事回来小栗非常生气的跟她说“哎,这么重要的文件,你怎么就随便扔在桌子上了呢?出了问题谁负责!”道理可能是这么个道理,但是小栗这句话显然是在责备,这就是所谓的暴力沟通,而用非暴力沟通的思维走一遍,首先观察,对事实进行客观陈述,比如我刚才看见你的合同没有收起来还在桌上。其次感受,描述一下自己的感受,记住不要参杂个人的评价,只是就是论事,比如这样做我感到不安全,这里人来人往万一弄丢了或者被别人看到就不好了。最后说一下自己的需要和请求,清晰明确的阐述你的诉求,比如说这个合同真的很重要,所以我希望你能好好保管。
虽然人在气头上真的很难控制住语气态度,但是可以去练习,最快的方式就是找到,第一次用这套方法沟通的感觉,知道了这套非常有效的沟通模式,如果不使用就一点用也没有,但是哪怕某一次冲突起来的时候,你脑子里突然闪现这四要素,开始尝试使用的第一次,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从第一次这个意识开始迸发之后,以后你会越来越多的想起它、用到它。第一次怎么出现?就是主动找到那个可能吵架的场景,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带着非暴力沟通的意识,去主动找到那个可能会演变成暴力沟通的场景,然后在这个场景里主动运用这个方法,有人会觉得这个有点不可思议,这不是没事找事么?但仔细想想,被动的在冲突场景里,等待意识迸发容易呢?还是主动带着意识去应对冲突容易?所以不要害怕冲突,不要逃避矛盾要迎着它、解决它、这样你才能进步和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