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论教学中学情分析的重要性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自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 谋攻篇》。它讲的是:对自己和敌人有透彻的了解,作战才不会失败。它的后面还有一句补充的话“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这句话再次告诫将领和君主在指挥作战中,知己知彼的重要性。
其实,这一点不只是适用于战争、竞争中,对于教学同样适用。怎么说?
因为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准备,备好教材,而且还要了解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备好学情。只有把这两方面都备好了,才有可能把教学落到实处,学生能够吸收。否则,老师的教案便成了空中楼阁,看着漂亮,实际无用。也只有分析了学情,根据学情设计课堂,根据学情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容易学懂。
作为老师,“知己”相当于自身钻研,让自身拥有扎实的基本功,研习教法和课本。这是基础,一般都能主动做到。但自己的教学与学情相结合,了解学情这点,也就是“知彼”,经常被忽视。下面我将重点从正反两方面来举例谈论“知彼”的重要性。
以语文阅读教学来说,针对一篇具体的课文,分析学情,就是要探测学生的学习经验,了解学生哪些地方能自己读懂,哪些地方可能读不懂、不理解。那么课堂设计就要把重点放在不理解之处。
有一位老师恰好没有做到这点,在教授《百合花开》一文时,花了很多功夫讲前面的童话故事部分,讲得很美,但这部分对于学生来说自行能读懂。在这堂公开课快要结束的时候,老师趁还有时间提问学生,还有哪些不明白之处?学生纷纷站起来,针对后半段提出了诸如:百合用开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我们人呢?什么是“极深沉的欢喜”?什么是“纯洁温柔的一角”?等。显然,教师事先没有考虑到这点,只回答第一题说:人用成功来证明自己,就匆匆下课了。这个答案在听课的老师们看来,十分草率。他们表示六年级的学生对于成功的解读或许会理解成考试的前三名。那前三名之后,莫非都是野草?
是啊,这是多么令人后怕的回答,而这种草率的回答首先基于该教师没有充分地了解学情,没根据学生不懂的地方来设计教学。
而另一位老师在教授《唐诗宋词》教材时,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缺少诗词文化底蕴,不会分析诗词、掌握不了诗词的思想情感,于是选择了从大家熟悉的经典篇目里入手。再让学生通过诗歌的“冷热词”、情感词、诗歌意象等角度,慢慢分析领悟,最终把握诗歌情感。这就是从学生实际基础入手,“知彼”后再教学。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则明”,作为一名老师,更应该做到既有自知之明,又有知人之智。知道知识怎么教的同时,还要了解学生需要什么。这也就是知己知彼,方能有的放矢,针对性教学。
备注:话题作文总之要找个切入点写,还不如写教育方面的,因此联系教育实际来写的上文。
下图是提到的《百合花开》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