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圆桌派》这个节目,有一期的题目就是《低欲:小小的确定的幸福》,看完之后再回头想想自己的生活,感触颇多。
最近这几年,贩卖“焦虑”成为了营销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当商家宣传一个商品的拥有与否会在未来对人的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时,焦虑就会出现。比如流行的知识付费,你不去买,仿佛你就失去了很多赖以生存的技能,可是实际上我们去看那些,大部分都属于“看起来挺有道理,但其实没什么卵用”的东西。可是关键就在于它会让你觉得这个东西“看起来真的挺有道理的”,不去买就不会懂这些知识,不懂这些知识,那么未来就会被社会的浪潮拍死在沙滩上,“焦虑”应运而生。
“焦虑”的目的在于我们对于未来的不安全感,对于社会变化的不适感,可是如何能改善这些心理状态呢?这就需要问问自己,你的安全感来自于哪里。
最常见的回答:技能。技能是现代社会比较常见的求生方式,当你成为一个方向的专家时,生存基本上不会成为你的问题,然而,“焦虑”不会在这些人身上出现吗?答案可能是否定的。有人会问,我的技能难道不能成为我吃饭的工具吗?那么成功的营销会告诉你:社会在发展,社会需求的技能也在变化,今天需要这个,明天需要那个,那你还不赶紧学学我这个,给以后留点后路?在这种思维陷阱里面,很多人会掉进去,因为真的“挺有道理的”。
其实不然。我们就拿纸媒体和网络媒体近些年来此消彼长的状态举个例子。
互联网的发展对于纸媒体是非常不友好的,当人们捧着手机既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时,纸媒逐渐退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列。看似纸媒与网络媒体之间有个巨大的“风口”,所以很多人趋之若鹜,然而,大量参差不齐的网络读物进场之后,人们钟情的依然是优质的信息,媒介只是信息的一个载体,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就像窦文涛之前做的锵锵三人行无法运行之后,依旧靠着内容扎实有料的《圆桌派》吸引大量粉丝,甚至比以前的受众更加广泛,但是对于类似于《故事会》等在纸媒时代就比较式微的内容,“风口”来了,依然无法飞翔。这里插一句,对于“某头条”基于自家算法进行低级信息的推送,其实也是在内容为王的时代,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回到低欲这个话题,对于个人而言,在现今社会纷繁复杂的各种资讯中,很容易被无良营销影响,去买一些“年轻人必需品”、“不买就XXX”的商品,久而久之,生活被这些“鸡肋”环绕,生活质量肯定受到影响。我理解的低欲,来自于对物质生活的低要求,但是对精神生活的不妥协。一件物品,我可以花很多钱去买,但是买了之后,就不会去轻易的丢弃和更换,这是低欲;但是当对于一个物品不断地追求最新最好,就很容易造成浪费、金钱等一系列压力。
比如节目中提到的日本社会农村生活的变化,对于现在年轻人的生活就很有借鉴意义。不轻易的购买“生活必需品”,(因为很多其实不常用的东西也会被自己以“生活必需品”的名义满含焦虑的买下)但是买了之后就要认真对待。喜欢一件外套,即使会很贵,那么买下来——低欲并不意味着“省钱”,我们是为了提升幸福感,买下来之后就不要轻易地去在购买同类型的衣服,这样不仅仅可以保持自身风格的稳定,也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独居”年轻人的生活负担。
我们讲“小确幸”,就是那种小小的确定的幸福,不一定轰轰烈烈才能幸福,只需要生活简简单单的,真正去体会“生活”的意义,不被“物累”,那么“幸福”也就不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