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分享(2019年6月13日):
1.书籍的魅力
柯里叶尔说:“ 书籍是幼年人的导师,是老年人的护士,在孤寂的时候,书籍使我们欢娱,远离一切的痛苦。”这句话告诉我们:阅读没有年龄之分,没有学科之分。书籍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席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心情愉悦,远离一切痛苦。
“呜呜……呜呜……”早晨起来跑步的时候,从从校门外传一阵小女孩的哭泣声。我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这是谁在哭呢?谁欺负她了吗?她怎么哭得这么伤心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赶紧打开大门,四下张望,寻找那个啼哭的孩子。
我俯下身子,拉着小姑娘的手,想问个究竟,可是小姑娘却一直“呜呜……呜呜……”地哭个不停。她断断续续地说着,我也听不清楚。更让我纳闷的是,我的劝说根本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她,依然哭个不停。
当我束手无策的时候,校园里绘本展台上那些花花绿绿的图书呈现在我眼前。我灵机一动,先让她看书吧。可能她在花花绿绿的图画书中能够找到调节悲伤心情的好方法,也可能在阅读中放下自己的烦恼,愉悦自己的心情。
我牵着小姑娘的手,领着她来到展台前,打开一本绘本给她看。渐渐地,小女孩停止了啼哭,开始聚精会神地阅读,目不转睛地寻找故事的重要线索。更让我欣慰的是,她那原本伤心难过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的魅力是无穷的,让我们以书为伴,享受快乐的人生吧!
2.如何才能优化课堂呢?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一定会思考:怎样提高课堂效率呢?一节好课有什么样的标准呢?我们怎样才能上好一节好课?
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在《幸福比优秀更重要》书中给我们指点了迷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不断地研究自己的课。无论这篇文章我们讲过多少遍,都要把它当做第1次讲来备课。一定要做到师生共鸣,氛围和谐。首先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能会有怎样的困惑,哪些地方可能会有障碍等等。然后就是写教后记,也就是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反思,在深刻的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二,要多读书。课堂的魅力就是教师的魅力,而教师的魅力其实主要是学识的魅力。是在讲台上一站就让学生感到,你有一种源于知识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更多来自于阅读。那么我们应该读些什么书呢?教育经典,专业读物,都是应该读的。
第三,把自己的课交给学生监督与评判。也就是让学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孩子们的反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我们能够不断的优化自己的课堂,与学生共鸣,设计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提出孩子们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孩子们积极的参与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来,他们参与的越多,思考就越多,收获就越大。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定会取得卓越的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