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分享第1402天 20211230
最佳原著改编剧本奖——独特意义经验&故事改写
独特意义经验是指生活当中不在我们期待中的美好是指什么,重新改写故事是叙事中重要的环节,可以让当事人把不想要的故事可以停止,活出新的、想要的故事和样子。
生命中的美好经验藏着我们想要真正活的样子,把独特意义经验挖掘出来,才知道我们想要创造的、希望的生活是什么。
回顾练习
透过生命自由书写中的烦恼外化练习,你(对自己有)什么发现?
生命中的烦恼不会少,我才是生命的主人,好多烦恼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是在提醒我们学会了什么可以让自己过关。
烦恼外化练习能够让自己与烦恼对话,最终与之和解。
情绪可以外化,这些情绪都是自己的。烦恼什么时候会出现?什么时候威力最大?什么时候威力会小?(此时就是我们比较强大的时候)这需要观察,很细心地观察。
人生中可能也像视频中所说的有四根棉绳在控制着我们,我们可以觉察一下这四条棉绳代表的是什么。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而如意之事只有一二,我们要常想这一二的好(例外)。我们不可能让自己永远做到更好,没有应该,只有难得。
视频:新年头老日子
1.用叙事读懂故事:主角最想被懂的是什么?
罗处长最想被懂的是什么?他的苦恼到底是什么?原来他听命于人,退休之后,他想找到自己的价值,活着的意义。他不知道自己人生的重点是什么。
2.主角怎么知道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我们每个人最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喜欢什么样的生活多一些?你想改变的是什么?想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生活?
3.你会怎么帮助主角活出最想活的样子?(若可问三个问题,你会怎么问?)
你什么时候的生活是快乐的?你觉得听命于人对你的人生帮了什么忙?这里边你喜欢的是什么?不喜欢的又是什么?(若太太是主角,太太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很多,打扫卫生、照顾孩子,她也希望被看到,被认可。)
当来访者还处在苦恼时,不要急于去问奇迹问句。
1.我们是怎么知道
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想要有什么样的关系?
2.Becoming逐渐成为
有知有觉的觉察经历,很多不喜欢、厌恶……之后
主干故事就是问题充塞的故事,叙事引导当事人讲他的支线故事,讲支线故事中的偏好故事,这些偏好故事就是独特的意义经验,独特的意义经验就藏在偏好故事里。生命中的美好就是我们真正想要活的状态,叙事要打开的经验就是一个一个,来访者很喜欢自己怎么活的经验描述。
来访者不喜欢的我们要接住,理解他不喜欢的是什么,第一层聆听(基本聆听)就是听懂他的抱怨,接住他的抱怨,理解他不想这么活的情绪状态,另一层要听到的是他不想这么活,其实他想活出的是什么,听出他的渴望。
发掘特殊意义经验,找出问题无效的时候
1.寻找与主干故事(问题故事)相矛盾的事件
2.特殊意义事件是任何不合主干故事的事件
3.一个特殊意义事件可能是计划、行动、感觉、渴望、想法、宣示或约定
4.特殊意义事件可以来自过去、现在、未来
5.假设:问题不可能拥有百分之百的影响力
6.特殊意义事件不只是挑出正向特质
7.由求助者决定什么是特殊意义事件
8.特殊意义事件不需要是了不得的事件
跟问题故事相矛盾的经验,比如常常给爱人吵架的经验,那么可以和爱人好好相处、不吵架、有快乐的经验是跟问题故事相矛盾的,跟问题故事不一样的,相对立的经验,就是来访者想要活出的真正想要的样子。
我们人生可能有困扰,但困扰不可能永远控制我们。我们之所以活到现在,是因为在面对困难时,我们有智慧去解决。
追溯特殊意义事件(例外)的历史与意义,并为支线故事命名
我们今天所做的是希望我们的人生有什么不同,希望有什么样不同的人生故事。
1.特殊意义事件是新故事(偏好故事)的入口
2.特殊意义事件的串连会带来新而丰富的故事
3.探索特殊意义事件的细节与意义、价值
4.将事件发展顺序串连以了解行动蓝图
5.丰富化的描述可以透过他人的角度来陈述
6.为支线故事命名
7.评估、阐明支线故事
运用说书人(DIXIT)呼唤故事
用图片呼唤故事(找三张与自己烦恼有关的图卡,讲述生命故事)
在美好的生命经验中回味
打开你手机里的照片集,去寻找跟困境生活样态不一样的时刻。挑选主要的三张照片,说说照片里的生活模样,并分享:这样的生活是怎么做到的?这样的生活对自己的重要与价值在哪?
回味这些生命中美好的经验可以带来很多能量。
重拾生命的美好
挑选十张照片去分享,可以做家庭练习。
练习完,说说对自己的新发现
原来,我真正想过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原来,我一直有在做的努力(莫名的坚持)是……
改写对话
伟大的作家所献出的礼物,是让读者成为更好的作者。(Bruner,1986)
从主干故事的叙说,挪移到支线故事的丰厚叙说
改写对话邀请来谈者继续发展并述说生活的故事,也帮助来谈者纳入某些被忽略却具有潜在重要性的事件与经验。这些事件与经验不在主要故事线里,它们可被视为「特殊意义经验」或「例外」。
而这些就是开启另类故事的切入点,辅以尊敬又好奇的问题,讓来谈者再现这些生活经验,去发现既存的生命美好,也运用想象力去开创活出意义的对策。
故事=行功蓝图与意识蓝图的组合
布鲁纳( Bruner1986)认为故事是由两种蓝图(全景)所组成:
行动蓝图 与意识蓝图
行动蓝图是故事的「素材」,由构成情节与故事主题的系列事件组成包括了(1)连结在起的事件;(2)特定的顺序;(3)时间:过去、现在、未来(4)具体的情节。
意识蓝图,是由行动中的所知、所思或感觉,或是无知、无意、无感所组成。包括了:故事角色自己的诠释;以及读者在受到作者邀请,进入角色的意识后所做的诠释。特色在于:角色与读者是透过「反思」行动蓝图的事件与情节而产生意义。包含:观点、思考、推断、理解与结论。特别与下述相关。
口渴望的确定与角色的偏好
口认知他们个人与人际关系特征与本质
口厘清他们的意图,像是动机或目标
口将主角的信念具体化
自我认同蓝图:心智档案柜
心智档案柜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他想活出什么样子。
邀请来谈者担任这些事件(独特意义经验)的见证者,反思并表达所有理解。
每一个档案柜,都包含一种自我认同类型,在文化中互有关联。在西方文化中,这可能包含内在状态的类型,如:潜意识的需求、本能、渴望、动力、意图、个性、个人资产等;也包含意图状态的类型,如:目的、热情、探索、期望、梦想、愿景、价值观、信念和承诺等。这些有关认同的结论决定了生活中哪些特定事件比较重要,包含内在状态类型,影响了人们的行动,形成生活的要素。
意图性理解VS内在特质性理解
Michael White重视运用意图性的理解,强调「个人主权」的彰显。不管是在生活中困境或意义创造,人都扮演主动的传达及协商者角色。
内在特质性理解的脉络中,人们的情感可能被诠释为任何无意识的(动机、本能、需求、欲望、动力、性情、个性、个人特质)等等之表 惯性理解,偏向本质论、中心论、正常化的理解。
意图性理解
意图性理解:
口感受与他人生活连结
口认识自己生活的经验
口有机会响应生活中重大却被忽略的事件
口深思他人对自己生活与认同的看法
口推想自己可以采取与自己价值观一致的行动并表达出对这些意图与价值的投入态度。
意图性理解鼓励了:
1.对主体性的展现、态度、理解、外显,以及假设的反思
2.衍生意图性的理解(包括企图、目标、计划及期望等)以及以价值观为中心的理解(信念、规则、信仰等等)
3.思考如何投入这种意图性的理解与价值观为中心的理解
自我认同蓝图(假设性语气)
1.带有意图的理解
2.理解什么是一致性的价值
3.内在的理解
4.领悟、学习、知识
1.让你开始思考……
2.对你的影响是……
3.重视…看重…在乎…
4.学到…学会了…
自我认同蓝图你好想成为什么样子?经历这样的事情,让你开始思考什么?对你的影响是什么?你看到自己重视、在乎的是什么?你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1.这透露了什么对你来说是重要的?或什么对你来说是珍贵的?
2.经历这件事,你会说你很重视什么事?
3.回到六岁时的那个经验,你会怎么看待你那个时候所做的举动?
4.你觉得她做这件事情,她心里面的目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样的理解?
5.你认为这和你的未来规划有什么样的关联?
6.你猜猜,这样的经验,让我假定你在追求什么?
行动蓝图
事件
环境
顺序
时间
情节
你是怎么让自己准备好可以进行这个步骤的?在这之前做了哪些准备?这期间有退缩过吗?是怎么继续坚持到现在的?当时的背景如何?在什么情况下完成?有得到谁的帮忙吗?那时候在想些什么?还记得你是怎么为自己打气的?是怎
行动蓝图故事的内涵是什么?具体发生了什么事?发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
叙说实践的关键:故事改写
那些伟大的生命困顿故事沉浸在高潮迭起的启发中
人们都是怎么脱困的?
主角是怎么解决自己的困境的?他是怎么脱困的?
刺激1995(肖申克的救赎)(电影)
安迪的逆境哲学
伺机而动 永怀希望 坚持不懈
为自己出征(小说)
这三座城堡对人们的脱困,你有何启发?
沉默之堡 智慧之堡 志勇之堡
从妙手情真/心灵点滴体悟叙事实践的生命改写(电影)
电影,看前16分钟
改写:故事故事
灰姑娘
小红帽
花木兰
西游记
冰雪奇缘
人鱼公主
放羊的孩子
梁山伯与祝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