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古老智慧早已揭示困难与机遇的辩证法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困难挑战年年有,但我们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发展、在历经考验中壮大的”。面对发展路上的坎坷,唯有以辩证思维穿透表象,方能将“绊脚石”变为“垫脚石”。
辩证思维的首要要义,是认清困难与机遇的共生性。矛盾的两面性决定了危机从来不是纯粹的灾难。疫情来袭时,传统旅行社业务几近停滞,却催生了本地定制游与线上直播拓客的新路径;美国的科技封锁虽带来压力,却倒逼我国将“卡脖子”清单转化为攻关清单,在芯片、5G领域取得突破。这些实践印证了“彩虹和风雨共生,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深刻道理,困难的倒逼往往是突破的前奏。
辩证思维的核心关键,在于把握转化的主动权。困难不会自动变为机遇,需以主观努力创造转化条件。本世纪初,浙江面临资源环境约束的“成长烦恼”,并未局限于“保生存”的短期目标,而是通过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将发展瓶颈转化为内涵式发展的契机。首钢老厂区关停后,若固守钢铁主业只会陷入困局,而通过绿色改造与功能更新,昔日“工业锈带”终成消费新地标。“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主动作为才是转化的关键密码。
辩证思维的实践落点,是立足全局谋长远。面对复杂局面,唯有跳出局部看整体,才能看清机遇本质。在经贸施压的外部冲击下,我国既不为短期波动所扰,又精准捕捉产业升级与规则重构的机遇,以稳求进打开新局。这种思维既要求正视问题——如国内需求不足等现实挑战,更强调把握大势——如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在平衡中实现突破。
发展的航程从无坦途,“一山放出一山拦”是常态。从企业突围到国家发展,真正的对手从来不是困难本身,而是看待困难的僵化思维。以辩证思维观之,困难是考验更是契机,挑战是压力更是动力。只要我们永葆迎难而上的勇气、创新求变的智慧,就总能在风雨洗礼中育新机,在攻坚克难中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