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刚葫芦妈
最近把军师联盟看完了,据说这部历史大剧的收视率并不是很高,但对于我来说,这种剧百看不厌。
以前一直看三国演义,是从刘备的角度看三国,一直觉得有诸葛亮的辅佐,大汉应该能够一统的,可是今天从大魏的角度去看这段历史,又看出了不一样的感受。
“鹰视狼顾”之相,又能隐忍到几时?
先来说说司马懿的隐忍吧,片头就是月旦评,也正因为月旦评上与杨修的对弈才被曹操看中,其实我觉得即便没有月旦评,司马懿的才能也不会被淹没,就剧中论,如果说司马懿一生都隐忍,那么何苦为了三弟的婚事就不能忍了呢?其实,每个人的隐忍是有条件的,该出头的时候出头,该隐忍的时候隐忍,这样的隐忍才是上策,如果一味的隐忍,我想后人就不会知道司马懿了吧,大概他也就像个村夫一样度过一生了吧。那不叫隐忍,叫无能。
后来,司马懿多次的隐忍在我看来都不叫隐忍,而是一种在无办法下的智慧,一种斡旋的智慧,你说司马懿聪明么?不,他算不上绝顶聪明,在他的时代聪明的有诸葛亮,有杨修,而司马懿贵在命长。
与他的长命相比,最有代表性的人当属郭嘉,也许不读历史的人能够知道诸葛亮,但是却不多人知道郭嘉,可以这么说如果郭嘉能够长命,也许大魏在曹操时代就以一统,可见命长也是有好处的。
但也许人活的久了,想法也是会变的吧!司马懿最终说我一生做别人手中刀,这回我要做持刀人。
何为持刀人,其实也就是掌管大权的人,也就是皇帝,为什么别人没有这个感慨,别人或许还会为了自己能成为皇帝的手中刀而暗自庆幸雀跃,可他却懊恼一生,为何?
也就是说他早有大志,当然就是想自己当皇帝,一个人的欲望有多大他就能有多大的隐忍,也许刚开始他的隐忍是为了保全家人,为了司马一族的荣耀,那他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想做持刀人的想法呢?我想大概是从曹丕死后吧。
每个人最公平的就是死去,哪时走又有何不同?
司马懿还有一个习惯,他喜欢去看临死之人,不管是友人还是敌人,反正每个人要走的时候他都想去看看,说上几句,还给予别人温暖,我想他不是有这个爱好,也不是真心的感到可惜,而是去告诫自己,不能走上这条道路,自己一定要活到最后。
杨修在临走的时候说,你好好活着,到时候来告诉我,现在走和那时走有什么不同,是啊,有什么不同呢,看人世间看的久了,就觉得没什么不同,一样的河山,一样的水,一样的天空,一样的雨,一样的亲人离世痛苦不已,一样的人走茶凉世间冷暖。
今天的你冤枉了别人,杀了他,明天的你可能也会被同样对待,曹丕觉得自己一辈子不被父王喜欢,满心的伤心,可他又何尝不是把这种痛加倍的给了曹睿,他只知道自己的痛却看不见别人的痛啊,说到底都是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这种伤害是看不见却悔其一生的。
辟邪在生前聚敛财富,却无福消受一分,在临走的时候说早就知道有这一天,最后被扒掉衣服拖走,是他亲手勒死了郭皇后,别人骂他无耻之徒,而最后在曹睿马上要死的时候,别人懈怠了他的皇帝,他也开口骂别人无耻,这世间到底是谁无耻呢?你看见了别人的今日,可谁能想到自己的今后啊?
这个世界上各有各的难处,你以为的高枕无忧是不存在的
曹操觉得自己可以统一天下,是一辈的枭雄,可是最终也无力保护自己最爱的幼子曹冲,在幼子死后最终也无法将自己的皇位留给自己想要给的儿子曹植,即便自己万般无奈也要随了大臣们的愿把皇位留给了曹丕。
曹丕觉得自己当上皇帝就可以高枕无忧,可是发现他也无法主宰自己的人生,他希望郭照生下一个儿子立为太子,最终却让孩子胎死腹中,气的自己吐血重病,最终他即便知道郭照领养的孩子不能让其善终,仍然没有办法阻止这个事情的发生,最终含恨而亡,他一生活在了父亲曹操的阴影下,最终皇帝只做了七年。
曹睿当上皇帝之后希望政由己出,一上位就御驾亲征可以说也算是一个胸有大志的皇帝,可惜他最终连个可托孤的人选都没有,虽然百般忌惮司马懿,最终还是不得已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司马懿,因为他实在别无选择。
曹爽本不是可以托孤的大臣,也并无此野心,在曹睿临死之时他都没有野心去设计自己的走向,可是命运就是这个跟他开了一个玩笑,给无能之人以权利就是一把催命刀,最终,闹的满门被杀,连三岁大的孩子都不能幸免,谁的错?
司马懿一生隐忍,一生在与自己的欲望做斗争,可是他的这种欲望用他自己的话说都报应在他儿子身上了,他多次说自己的二儿子司马昭善于弄权,最后问是随我么?可见在他的身上确实能够找到症结所在,就在最后自己临走的时候他或许也不会想到,自己双手夺来的政权在其孩子们的手中也无非就是和别的朝代一样的兄弟相杀。于是,又让我想起杨修的那句话“今日走和那时走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