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后,我又读了张宏杰先生的《曾国藩的正面和侧面》。这是一本研究曾国藩的专著,讲述了曾国藩跌宕起伏的一生。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后一位圣贤大儒,一生遭遇了五次重大挫折,他所在的时代是中国最黑暗的晚清,官场腐败,军队涣散,他“赤地立新”建立湘军,挽大厦于将倾。他立下最远大的志向,用最严格的“日课”审慎自己的言行,拜相封疆,手握大权却绝不把一分军费贴补家用。
他知人善用,“立人、达人”,对几乎所有晚清名臣都有知遇之恩,师授之恩,举荐之恩。
他“和光同尘”,应酬周到,理解并遵从官场的潜规则和明规则,他不做无用的“清官”,刚柔并济,无坚不摧。
他穷尽一生“外在立身,内在立心”,经历了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的痛苦转变,最终成就內圣外王的理想。
他无书不读,包罗万象,开阔豁达,知“天命不可违”却“明知不可而为之”,倾尽全力只手擎天,然而最终一腔心血尽数东流,晚清帝国不可挽回地沉灭在历史洪流中。
这就是曾国藩,并非天才,受尽困厄,大彻大悟。他当然有他的局限,然而那不是他一个人的局限,那是一个历史朝代的局限,所以只有怀着“理解同情”来重读历史,这样的历史オ有温度才有意义。
我们和我们的孩子都有幸生活在一个多元的时代,各种思潮兼容并包。我们需要不时的静下心来,开卷有益,读史明理,因为人生苦短,我们来不及用错误的道路验证道路的错误。我们不是要做圣贤,却依然可以从曾国藩追求圣贤的道路得到放到今日依然立得住、站得稳的箴言:“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决不可存苟且心,決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曾国藩
曾国藩的金钱观和绝大多数中国家长的金钱观相悖。他把悉数家产用于建设军队厚抚下属,支持地方慈善事业,义薄云天帮助朋友,他身后积蓄不过两万两,负责了自自己的丧葬,不留遗产给子女。
150年前的曾国藩,生活在一个传统子承父业世代传承的中国传统社会,却却能有着一样超凡的决心,这是一种大智慧,更是一种大慈悲。
在合上书页之后,对于曾国藩和左宗棠两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断,历史干秋功过,任人评说,而友情的尺度和批评的艺术,却却跨越时间长河,浸润在我们每一天的生活中。“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150年前的晚清,没有“情商”这个舶来词,但是曾国藩却明白了最高级的情商:换位思考,好好说话。共情是一种能力,愿我们每个人都有:“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入,则全交。
曾国藩一生朋友遍天下,他慷慨大方,他知人善用,他不嫉妒不打压,他明明白人无完人。“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这是曾国藩对待友情的态度,他说到也做到了。
曾国藩做京官时,十年七迁,官至二品,建立湘军,戎马生涯,除最初几次失误,基本上没有大的挫败,然而他依然经历了落榜、被皇帝斥责,被同僚排挤,被被剥夺军权,被朋友出卖和误会…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暴击才是生活的常态。
这当然不是说挫折打击本身有什么值得欢欣鼓舞的,但是能把每一次跌到看作是再一次起跑的机会,这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素养。
就像村上春树所说“人生那么长,那些一城一池的得失,和和你真正想去的远方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老实说,我党得假如不吃苦头就能蒙混过关,当然是不吃更好。不过,假如如您此时此刻刚好陷入了困境,正饱受折磨,那么我很想告您:“尽管眼下十分艰难,可日后这段经历说不定就会开花结果。
也不知道这话能否成为慰藉,不过请您这样换位思考、奋力前行。”"
曾国藩的人生哲学里有两个字尤为重要
“勤”,“恒”,他立下远大志向,用一丝不苟的“日课”,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的对自己进行近乎苛刻的审核,他几十年如一日,没有退让,没有放弃,即使晚年相信天命之说,他也对青年人说到:“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谁能御之?“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弛绥,弛缓则则治人不亚,而趣功不敏,一处迟则百处懈矣。
所谓“恒”,就是“坚持”,这个字可以让平凡的生命闪出光来。有一个微博“古城钟楼”,每两个小时(一个时辰)发出钟楼的钟声“铛”。就这样一件看起来毫无意义的“不靠谱”的事情,在这个微博默默报时,一年后,它彻彻底底火了,短短一天时时间,粉丝增加近30万!到现在为止,粉丝数到达了75万!人世上很多事就是没有意义的,意义本来就是人赋予的,但是因为有了“坚持”,那就有了意义。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读到此处,就让人热血沸腾!曾国藩一生无书不读,“读书不独是变人气质,且是能养人精神,盖是理义收摄。曾国藩没有为子女留下金钱,却选择了为子女留下大量书籍和他跻身圣贤的心得体悟,只要能用心习读,一本《曾国藩家书》就是他留给子女最好的馈赠。
孩子要穷养还是富养,这是一个被讨论过很多次的话题,其实“富”不仅仅是物质,也是“丰富开阔内心,增长见识,提高学问。同样,“穷”也不不是压抑,而是培养同理心,不嫌贫爱富,不眼高手低。
梁文道曾经说过:“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严歌苓也曾说过:“美化灵魂有不少途径,但我想,读是其中易走的,不昂贵的,不须求助他人的捷径这个世界变化很快,我们需要一直保持的,是阅读的热情和阅读的能力,因为这是我们打开全新世界的钥匙,也是我们们以不变应万变的处世之道。
“历史,就是人类的记忆,民族的记忆,国家的记忆。无论是壮美的乐章,还是苦吟的悲欢,在那里的就在那里,与日月同在,不容遗忘。”
一个人值不值钱,就看他的原则值不值钱。一个人伟不伟大,就看他对原则的坚持是否执着。漫漫历史长河,成王败寇,帝王将相,什么是一直值得我们仰望的地方,这就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