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算不算拆书?


从来没有拆过书,不知道怎么拆。

最近一直在拜读魏老师读书随笔系列。今天想学习魏老师的写作手法,就把《主食的革命‖读书随笔(6)》这篇文章拿来分析一下。


北方人爱吃面,那是后来的事。秦汉时期老百姓不肯种小麦,为啥?麦饭难吃。麦粒一颗是一颗的,要嚼半天,而且不受吞。那时候,人们大约还没有学会把麦粒弄成面粉,更不会做饼,只能囫囵个儿吃。政府一再提倡种麦,老百姓不干,他们愿意吃粟。

(开篇:北方人爱吃面,那是后来的事。题为“主食的革命”,魏老师这样开头应该是要从面开始讲主食的演变,开篇直入主题,写秦汉时期百姓不想种小麦的目的是为主题做铺垫或是牵引?)

粟,也就是小米。即便到了现在,北方仍然盛产小米。我家早餐用豆浆机打米糊,每天都加点小米。

(从小麦引出粟,也就是小米,说到北方和我家,说明小米深得人心。)

赵教授介绍说,麦是外来作物,大约在一万一千年以前,生活在西亚的人类祖先首先驯化了麦,大约在五千年前,麦抵达中国。面粉的制备技术和饼的制作技术传入得更晚。写《饼赋》的束皙就观察到先秦经典“不说饼”,因而推断当时“虽云食麦,而未有饼。饼之作也,其来近矣”。也就是说,皇上吃的打卤面片从前是没有的。

(从麦到面粉再到饼,通过教授视角介绍,又引出打卤面片,文章引经据典,彰显魏老师文学功底扎实。)

赵教授还说,全世界已知最早制作面包的是埃及人。他们制备面粉的工具是石磨盘和石磨棒。此物在博物馆中通常成对展出,底下略大而表面平整的石头是石磨盘,上面像擀面棍一样的短粗石棒是石磨棒。它的工作原理就像今天用擀面棍在案板上制作花生碎一样,但是它们要碾碎的是生麦粒,所以工作量很大,忙活一天也只能制作出当天吃的面粉。

(介绍制作面包的工具:石磨盘和石墨棒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面粉得来不易。)

你可以想象一下,把麦粒用石头做的擀面棍碾碎,最初的面粉该有多粗。你再想象一下,忙活一天只能制作出当天吃的面粉,给谁吃?能吃到面粉的只能是埃及的法老。就这,他们还嫌硌牙。这样的制粉技术水平,面食当然无法普及;推广面食,需要等待一场技术革命。

(写面粉的粗很自然引出面粉的技术革命,这一段的描写手法很朴实,也很接地气。)

当面食传入中国的时候,已经有了磨。是那种上下两扇的石磨,只不过磨齿是窝点状,磨制效率不高。东汉出现了放射线状磨齿,磨制效率得到提高。唐代还出现了水力推动的碾坊。面粉加工成为有利可图的事业,达官贵人们纷纷在长安附近的河上置办碾坊。

(这部分是石磨的演变,介绍磨的演变重在细节变化。)

石磨从前家家都有,四川人叫推磨。我小时候就推过磨。推玉米粉做馍馍,推糯米粉做汤圆,推辣椒做豆瓣。还记得几句推磨的童谣:推磨,摇磨,推豆腐,赶晌午,娃娃不吃臭豆腐。碾坊也见过,建在水渠边上,当地叫碾子,依序排为一道碾子、二道碾子。推磨效率太低,乡下磨面打粉,全靠碾子。从这里不难看出,农村曾经多么落后,农业生产力多么低下。

(用自己亲身经历,加上童谣,使文章很有说服力。)

麦粒变成了面粉,麦子终于好吃了,小麦的种植面积终于超过了粟。

(读到这里才明白写粟的用意。)

面食自西汉传入中国,至唐宋时期完成了主食革命,尤其是南宋,“临安则出现了专业的面食店,卖丝鸡面、三鲜面、鱼桐皮面、盐煎面、笋拨肉面、炒鸡面、大爊面、子料浇虾燥面,以及三鲜棋子、虾燥棋子、虾鱼棋子、丝鸡棋子、七宝棋子、抹肉银丝冷淘、笋燥齑淘、丝鸡淘、耍鱼面等。”这许多面食,这各种名目,大部分闻所未闻。而棋子,据赵教授解释,无非状如棋子的水煮面食。

(主角“面”出现,琳琅满目,闻所未闻的各种面排山倒海,奔腾而出,给人一种是气势蓬勃的感觉。)

中国人但凡具备了一定条件,于食之一道,那是最舍得花功夫的,其想象力之丰富,绝对是全球之冠。

(从主食的演变到中国人的于食之道。)

明清时代,出了不少好吃嘴。如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戏剧家李渔,在他的《闲情偶记》中便以大量的篇幅专门说吃。人家那口味,那见识,比之当代名厨,可谓毫不逊色。

到了现在,主食的革命还体现为副食的“喧宾夺主”,越来越多的家庭以菜为主,只象征性地吃一点米饭。一上桌就盛饭,是要被人笑话的。

忽然有点感慨,中华民族与温饱二字纠缠了几千年,改革开放后,短短数十年,肚子里便存储了太多的营养,人们开始以瘦为美,胖子纷纷自惭形秽了。

(从主食革命到明清好嘴,再到喧宾夺主的辅食,感慨中华民族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形象改变,以幽默风趣的语言结尾,魏老师能把面都写得与众不同,值得学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658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482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213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95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8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23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25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0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53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48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23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05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41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1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9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8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个故事要从头说起,又是一段漫长而古老的时间。 话说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大年初一,大约早上十点钟左右,住在...
    李古阅读 528评论 1 0
  • 千万别撇嘴,别小看了面。 四川人大年初几头串门,叫“走人户”。走人户不能空手,得提一个竹子编的提篼,提篼里装着四色...
    魏治祥阅读 1,272评论 27 52
  • 总是会记起这样一幕:或许是一个秋天的晌午时分吧,亮亮的阳光,铺满了整个院子,但在院子东南角的磨房门口,却隔出一小片...
    散淡旅痕阅读 809评论 1 1
  • 张大民说过,饭里最好吃的是面。这句话有点儿意思,饭用的是广义,说的是可以被放进三餐的所有食物;面用的却是狭义,单指...
    默识先生阅读 610评论 0 0
  • 一、犁地、糟地与种麦 沣河流域上游的农户,割完稻子拉上场;等不到打稻子,就要立即犁地种麦,要赶在霜降之前种到地里;...
    唐都浪子阅读 62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