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去,但总是给自己找了很多借口,一直没去。今晚难得有空,临时和家长约了下,终于迈上了我的家访之路。
十五年前,也家访过孩子。那个时候,年轻,也富有激情。今晚,我正在吃拉面,一个学生看到我的背影,上来亲热地和我打招呼,“高老师,是你吗?天啊,高老师,你的背影现在怎么这么苍老?”我无语了。。。孩子说的是实话。一碗面,只吃了几口。节食吧。
第一位家访的孩子,是班里的一个男孩。之前一直喜欢玩游戏,为了玩游戏,充钱,和父母闹了很多别扭。直到有一天,孩子在周记里写到“游戏,永别了。”这不,寒假到了,我一直担心他会不会坚持不住,又走老路呢?所以,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孩子。
我没有和孩子打招呼,几分钟我就到了孩子家楼下。孩子妈妈执意冒着严寒下楼来接我,心里很不好意思。推开门,看到孩子正在专心的写英语,我的心就放下了。孩子这几天,又在家里和母亲闹别扭。已经好几天没有好好和母亲说过话了。青春期的孩子,学会和父母相处,是非常重要的一课。
和孩子简单地聊了一会,孩子从桌子下面拿出一张纸。纸上的字,是面朝下放的,似乎是不好意思给父母看到。纸上写着的是寒假目标和作息时间安排。看得出,他一直想进步,想变好。这太好了。孩子提到,很多问题,做错了,又看不懂参考书,也不好意思找老师问,所以很忧愁。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孩子的错题,究竟该如何处理,这是学习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和孩子沟通了下,引导他如何处理这些错题,孩子似乎有一点勇气向要解决这些问题了。是啊,正视自己的漏洞,直面自己的错误,勇敢地改正这些,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努力的事情。
终于提到了手机的事情。这是我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令人欣慰的是孩子并没有玩手机,最近一直表现良好。只是有时候使用手机朗读的时候,不让父亲在一旁监督。看来,还是需要理顺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临结束时,孩子的妈妈问我要不要拍几张照片。我谢绝了她的好意,本来我就是来看看孩子,没有必要做那些形式主义的事。
匆匆赶往第二位同学家,这是班里另一位男孩,也是我一直非常关注和信任的男孩。之前有次在外面游学,孩子摔成骨折了,我一直想抽空去看,一直也没有去成,还是不够勤奋啊。幸好他家和我家住得近,也要感谢晚上的行人很稀少,路上很顺利。
男孩一如既往的微笑,见到我似乎很高兴,又有些胆怯。很正常啊,哪个孩子见到班主任来访,不都捏着一把汗吗?我看到上次孩子骨折时候的拐杖还在,心里还是有些难受。
男孩这次期末语数外物考的都不错,进步很大。只是平时对政史的学习功夫还没到位,所以政史还有待提高。其实我一直对他很信任,也很欣赏。我觉得我能看透这孩子的内心,他的内心还是没有放下思想上的包袱。聊了一会,男孩哭了,当着我和他妈妈的面。孩子很要强,这就是一种追求进步的动力,也是成功的保证。
帮他分析了学法,也不敢深谈,怕这孩子又难过。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想好的,这是人的天性。就看能不能用毅力来克服自身的懒惰,找到适合的学法,正确认识学习的意义。也许,再过半年,或许一年,这孩子会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每一个孩子都会成长,都会慢慢成熟,可能现在跑得慢些,但是终有成熟的一天。教书育人,就和养花种草一样。看到它们一天天长高,长大,开出一朵朵不一样的花朵,能让你找到身为教师的意义。也许只有到了那一天,我才能和王老师、程老师、李老师等等前辈们一样,对于教育大彻大悟,成为一个真正的教师。
骑车回家,路上虽然还是有点冷,但是却一点都不觉得累。想想明天再去看看几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