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书中内容,希望承了刘老师的意愿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家长们。
(本章按原书分享)
因为这样的过度满足,最容易导致孩子失去斗志,因为什么都有了,还有什么理由让他去努力呢。
因为这四个过度的现象,将会导致孩子无能、无德、无情、无志——“四无”的结果。
第一个叫无能。无能就是能力不够。因为包办,因为保护,孩子没有机会自己去体验,没有机会自己去尝试,他的能力就得不到有效训练。无能反映在几个方面,第一个无能就是在学习上的无能,孩子作业慢、注意力不集中、粗心抄错数字等都叫学习无能(我会在《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能力篇》上介绍这个内容);第二个叫生活无能;第三个无能叫生存无能,很多孩子最后会成为啃老族。
第二个叫无德。无德最明显的表现是不会跟别人和谐相处。因为每个孩子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两个孩子到了一起,就是两个小皇帝了,当然要互掐了。但是还有一种情况挺可怕的,有些孩子在家是个小皇帝,可是到了外面却忍了,因为平时在家里有6个太监跟着呢,可是到外面去,他发现那些太监都没跟着啊,没胆量斗了。很多孩子的状态是:在家是条龙,在外是只虫。孩子看起来很凶,其实毫无力量。
第三个叫无情。无情就是孩子无情无义,不知道感恩。他觉得大人为他做一切都是应该的。层出不穷的孩子打父母,甚至孩子杀父母的报道让人心痛,但又让人无奈,因为过度满足与保护的教育让他以为你对他好是应该的。我在本书后面讲关系的时候还会重点分析这段。
第四个叫无志。无志就是没有志向,无志就是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当一个孩子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时候,他这一辈子肯定找不到动力的,大志大成,小志小成,无志难成啊。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在家里得到过度满足,这个孩子就会没有志向。我在本书后面讲“灵性动力”的时候会再重点分析这段。
宠物式的教育,四种过度的现象,导致四个无的结果。看起来是家长在爱孩子,其实给到孩子更多的是伤害。更重要的是,当一个孩子被当宠物教育的时候,他是没有自我的,他不被需要而总是被照顾,这样的状态让孩子自我价值感低下,学习动力当然也不足。
3.七把刀的教育打击自我价值
有很多关于教育的俗语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比如:不打不成才、打是亲骂是爱、棍子底下出孝子……因为持有这样一些信念,还有一种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打击伤害也很大,我称之为“七把刀的教育”。
孩子就像一棵成长中的树,家长希望这棵树长成参天大树,但树在成长过程中会长出一些枝条。也许那些枝条是我们父母不想要的,于是为了让孩子成长得更好,就拿出一把刀把这些枝条砍掉。适当修剪是需要的,但有些家长是乱砍滥伐的,有好多本来茁壮成长的树就因为这样被砍废掉了。我就发现家长们身上一共藏有七把刀,所以称为“七把刀的教育”。
第一把刀:比较
我们动不动开口就这样讲:“孩子啊,你们班小红这次又考了第一名啊,你要向她学习哦。”你要你的孩子向别人学习,就是拿你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有些家长经常和孩子讲:“孩子啊,你看楼上的小刚、楼下的小华、隔壁的小红、后面的小丽……都表现的不错。”所以大家都发现了,中国的孩子有一个天敌,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在大街上经常有这样一种情景:两个妈妈带着小宝见面了,两个妈妈见面了都会打打招呼,客气一下。其中一位妈妈就开始说了:“好久不见哦,那是你们家小宝贝呀。哇,你们家宝贝真乖,我看着就喜欢……”然后顺便就对自己的孩子说:“宝贝呀,你要向姐姐学习哦。”讲完这句话,另外一位妈妈就很谦虚地说:“哪里哪里,我女儿有很多问题你不知道,我看你们家小宝贝很不错,我可喜欢你们家宝贝了。”然后她也转向对自己的孩子说:“宝贝呀,要向弟弟学习哦。”家长你们客气,你们谦虚这本无可厚非,但问题是两个孩子躺着就中枪了!孩子这时心里会舒服吗?他就会想:莫名其妙,我都不认识他,学什么学呀?
深圳一所小学曾经发生过一件这样的事,有一个孩子拿板凳去砸同学的头。大家以为他心理有毛病,就问他为什么。这个孩子就讲了一句话:“他总是考第一名,我总是考第二名,把他砸死了,我就是第一名了。”当家长总是拿孩子跟某人比的时候,那个拿来作榜样的孩子有时可能会成为孩子潜意识中的敌人的。大家也许也听说了,现在有些大学里优秀的人都不敢太优秀了大学里发生过很多惨案,优秀的孩子被同学给伤害了。有些孩子毕业临走时都要说“感谢室友不杀之恩”的。虽然是一个段子,但听来真是心酸呀。家长不要总拿孩子跟别人比,比得这个孩子莫名其妙地内心就充满了怨恨,他会觉得别人都是我的敌人。
在孩子年龄还不大的时候,有一天妈妈对他说:“宝贝呀,今天晚上妈妈跟几个朋友聚一下,要不带你一起去?”孩子听完可高兴了,屁颠屁颠地就跟着你走了,他甚至为了参加聚会愿意早早把作业做完。我调查过很多孩子,大概在五年级左右,孩子变了。孩子到了五年级左右,你再对孩子说:“宝贝啊,今天晚上妈妈跟几个朋友聚一下,带你一起去好吗?”结果他就说:“妈,我今天晚上作业还没做完,我还要看书,我还要做手抄报……妈,我今天晚上就不去了。”你以为他真忙呀,其实他心里是这么想的:我才不上你的鬼当呢,这是吃什么鬼饭,只要有人,你就会拿我跟别人比较,这哪是吃饭,这是鸿门宴啊。孩子学得越来越精,越来越怪。你知道吗?这一切原来都是你造成的。这样的比较还算是直接比较,是属于第一层次的。
第二层次的比较更有意思,是艺术性的比较。有一些低年级的孩子,刚开始上学还不知江湖险恶,可能今天考试了,回到家之后就很兴奋地大声喊:“妈妈,我们今天考试了。”中国的家长听说孩子考试了,马上就会问:“宝贝,考了多少分?”孩子说:“妈,我考了95分。”很多妈妈都会是这样的反应:“哦,宝贝,95分很不错哟,那妈问你哦,你们班96分有几个呀?”有的妈更干脆,直接问一连串的问题:“你们班最高分多少呢?平均分是多少呢?这次小刚考了多少分呢?你有没有超过上次那个小丽呢?……”这么多问题,没有一个离开过比较,更为关键的是妈妈问完了后还要总结呢,“孩子啊,你这次考试考了95分,但是妈算了一下95分上面有36个,你是第37名呀。”搞了半天,还是比较,最后弄得孩子一点感觉都没有了。孩子本来蛮兴奋的,回来很有动力的,现在哪还有什么动力呀?
不过孩子第一次受了打击,他还是不太服气的,心里就想着:我要努力,我要加油,我争取下次考一百分。他努力了一段时间,下次真考了100分回来了:“妈,我们又考试了,告诉你,我这次考了一百分哦。”妈感觉很开心啊,然后跟着就说了:“宝贝表现不错,这次考了一百分,妈妈问你啊,这次你们班一共有几个一百分啊?”中国的家长都会这样,孩子进步了,仍然没忘记要比较一下。她问完之后就说:“孩子啊,这次也不算你是第一名啊,你看你们班一共有三个一百分呢。”弄了半天孩子发现一百分也不算什么。如果孩子还没被打击完,他还会继续努力,想要争取一次唯一的一百分的。过段时间真的如愿以偿了,唯一的一百分也考到了。回到家仍然很兴奋地告诉妈:“妈妈,我告诉你,我们班又考试了,我这次又考了一百分,顺便告诉你,这次我们班就我一个一百分哦!”他讲完这个话,心里就在想妈这次你没有什么话可以讲了吧。不过他低估了妈妈那张嘴。他妈妈马上说:“孩子表现不错,不过妈告诉你千万不要骄傲!”然后那个妈妈可能还会跟孩子讲一堆的道理,什么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有一次有个孩子告诉我,那次他考了一百分,他妈妈是这样对他讲的:“妈妈单位里那个小陈阿姨的女儿,已经考了八个一百分啦。你才考了两个啊!”当孩子听完后感觉就是真没劲,孩子会发现我怎么这么努力,永远都不会成为那个最优秀的人呢。从此以后他就想了,考好我也不给你讲了,考不好我也就更不跟你说了。考好不给表扬,考不好还要被批评,孩子哪还有再来一次的积极性呀。有很多孩子本来高昂的头颅,就在你一次一次的比较中,慢慢地就低下来了。
当然还有第三层次的比较就更有意思了。那些比较都是爸爸妈妈亲自出马。他们讲话的感觉是这样的,拍着胸捕,一副遥想当年的样子:“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妈小时候啊……;妈当年啊……”开头都是这种感觉,然后开始标榜自己:“那是既认真、又努力、又勇敢、又坚强……”说完了再加一句话:“你怎么不像妈呢?”
很多孩子在小时候可有意思了,他们看爸爸妈妈是往上仰视的,觉得爸爸妈妈好厉害呀。他觉得爸爸妈妈就是个神呐。因为那时候他还小,很多他不会的你都会,尤其听到你这么标榜自己,对你绝对是仰视呀。我曾经见到两个小朋友边玩沙子边谈论爸爸,谈到最后竟然吵架了。有个小朋友先说自己的爸爸很聪明,另一个小朋友说自己的爸爸才是最聪明的,然后两人开始争论。终于有个小朋友忍不住讲了一句话:“我告诉你,我爸特别聪明,我爸还会读弟子规的,他连8+5等于几都会算的。”在孩子的心目中,他觉得爸爸会算8+5,可厉害了!因为他只会算1+1。可是你要知道孩子会长大的。等有一天孩子长大了,他就发现你这个也不懂,那个也不会,你好像没那么神呀。那过去他认为你就是个神,现在怎么发现爸,你也不过如此啊,就像个鬼呀!孩子小的时候你把自己装成神,孩子长大后你就把自己弄成了鬼,现在很多中国家长都走在一条“装神弄鬼”的道路上。
有次有个爸爸在我面前还叫屈呢:“刘老师,现在这死孩子越来越难教了。”我就问:“怎么了。”他说:“昨天被儿子哈了一句,我都被气得半死了。”他儿子现在已经初二了,这次考了85分回家,爸爸就问了句怎么只考85分呢。没想到儿子听完后马上回了一句:“老爸,现在题目很难的,你以为啊,有本事你来试试看呢。”一句话把他老爸气得要死,他老爸真的考不到85分。所以我们总是拿着孩子去比较,终有一天孩子会拿着你去比较的
有些父母真的也挺优秀的,不过我要提醒这样的所谓优秀的父母,有的时候父母的优秀对孩子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爸爸的优秀有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压力。我曾经见过很多优秀的爸爸,事业做得很成功,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也蛮大的。可是因为他们自己很高,很容易把对孩子的要求也拔高。要求一旦被拔高,孩子达不到,动力就会慢慢失掉,孩子会放弃自己。
我曾经有一次在广州讲课,下面坐了一个博士,听说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首席技术顾问。我那次讲了这样一个观点:有的时候真的不是孩子不优秀,而是我们父母太优秀了。当我们父母太优秀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对孩子提高要求。我们人生就像爬台阶,我们已经爬了三十多阶四十多阶了,孩子才爬了十几个而已。这个时候他抬头往上一看,发现遥遥无期呀。如果你站在上面,不是温柔地去引导他,而是冷冷地要求他快点快点,甚至说“再不快点,小心我抽你”这样的语言,那这个孩子就会说“算了算了,反正我也赶不上了”。他干脆就一屁股坐在那里不动了。所以我们总结了一句话:不是孩子不优秀,而是父母太优秀。
下课的时候那位博士就找到了我说:“老师,你讲的是很好,不过我觉得有一点要改动一下。”我说:“哪里要改呀?”他说:“老师,你说的不是孩子不优秀而是父母太优秀,你说的又对又不对。”我就问他:“这话怎么讲呢?”他就说了:“对在哪里呢?像我这样,在外人看来是一个很优秀的人,我已经是个博士,但你知道吗?我怎么看我16岁的孩子都像是一个弱智。其实不是他差,而是我的要求高了,我总觉得他不够优秀。而我的优秀在哪里,我的优秀是在事业上,是在工作上。但在教育孩子这个点上我一点都不优秀。我觉得我才是弱智。听完老师您讲的课后,我才知道我整个都错了。我觉得应该改成:不是孩子不优秀,而是父母太落后。我们这些父母在教育孩子这个点上,其实是很落后的。”有很多优秀的家长,你的优秀是在你的专业领域,是你的事业,但不证明你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优秀,在教育孩子这个领域,也许你真的一塌糊涂。
我有一次在外地讲课,遇到一个很牛的爸爸,他老婆听到我的课后觉得这个老师的课真好。第二次想尽办法把她的老公拉进我的课堂来听我的课。她老公进课堂的时候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样子。我当时就讲了一句话,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术业有专攻,你搞不定的事情,也许别人就能够帮你搞定。下课的时候,那位爸爸颇不以为然地,非常拽地跟我讲了一句话:“刘老师,我把几百多个员工都搞得妥妥的,就那个小兔患子搞不定,我告诉你没有人能搞得定他。我当时毫不客气地跟他讲了一句话:“这位爸爸你太自以为是了,你搞定两百多个员工,可以使用经济的杠杆,可以使用法律和规则。但这一切在孩子身上是不适用的。孩子有他自己的成长规律,教育孩子自有教育孩子的法则,不能够使用管理员工那一套。你用当老板的感觉回家去当老爸,你错得一塌糊涂你的孩子你搞不定,不见得我搞不定。只要你敢把孩子送给我,我就敢把孩子变得优秀给你看。”那位爸爸听我讲之后将信将疑地看着我,可能也是被我这种自信的气场给震住了,就让老婆给孩子报了我们的“爱上学习动能营”课程。他的儿子参加完动能营回去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在动能营结束的现场看到孩子的表现很感动,眼泪都流下来了。但是我给他打了一个预防针,回到家以后,如果你们两个不成长不进步,你再用原来的方法把孩子搞回去,那是你的事,我可救不了你。
后来这位家长改变确实也很大,我有很多父母学习成长的课程,全部认认真真地听。孩子有改变,家长又成长,这样整个家庭就进入一个良性互动的正能量场。孩子进步了,家庭幸福感也增强了,现在只要听说我去他们那边讲课,都是想着法子要请我吃饭。除了表达对我的感谢,还说了一段很重要的话:我们的事业再成功也不能带走,也无法幸福。只有看到孩子优秀了,我们才能真正幸福起来,刘老师你们做的事业功德无量呀。
家长一年能挣一个亿、十个亿,真不能保证能把孩子教好,教育还是要专业的人来做。如果你不愿意沉下心来,不愿意去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未必搞得定孩子的。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即使你本身很强大,也一定要放下你那个高贵的尊严,不断学习,跟孩子一起成长,这样可能对孩子更有效果。
当然还有一些更不智慧的家长,他本身不优秀,但为了教育孩子,他装作优秀的样子。有些妈妈动不动就在孩子面前吹牛:妈妈小时候怎么样。有些孩子怎么看都没看出来妈妈有那么优秀的样子,他们就会怀疑。我发现很多孩子特别喜欢向外婆打听妈妈小时候的情况,当他们发现妈妈原来并不像她自己说的那样优秀,他们的潜意识深处就有一种报仇雪恨的快感,然后也就对你的教育更加不屑一顾、嘴之以鼻了。
我遇到过这样一个爸爸,从外观看,估计他的人生也不怎么样,但吹牛吹得蛮厉害的。那次他把孩子怜到我面前,跟我说:“刘老师,我家孩子六年级了,最近数学好像不大对劲。你能不能帮我诊断一下呢?”他讲话文约约的,叫我诊断一下。我给这个孩子做了些测试,然后跟那个爸爸讲,我说:“你家孩子最近有个数学知识点掌握得不太好,就是百分数那部分。”按照道理百分数学得不太好,那就补一下,处理一下就可以了。没想到那个爸爸马上做了一个动作,那个爸爸比他儿子个子高,食指伸出来指着儿子说:“儿子啊,这百分数有什么难的?这百分数爸爸小时候不学也会啊。”他讲完这句话,儿子把头低下来。我当时就觉得这爸爸挺能吹的,因为我自认为我也是蛮聪明的人,最起码我是学了才会的。他不学就会了,怎么有这么聪明的人?尤其是看到孩子把头低了下来,我知道这个孩子内心肯定受伤了,就对他爸爸说:“请你回避一下,我跟孩子讲两句。”他爸爸出去后我就问孩子:“孩子啊,你爸爸刚才那么讲话,请问你心里难过吗?”孩子点点头:“难过。”我说:“请问你有什么想法吗?”他说:“有。”我说:“你能把想法说给我听听吗?”他点点头:“行。”他讲了两句话,第一句话这样讲的:“老师,我觉得我爸爸就是个神童,我就是个笨蛋,我爸爸不学就会,我学了也不会。”这是第一句话,第二句话就更有意思了:“老师,你说我爸这么个神童到现在混得也不怎么样呢。那像我这样的笨蛋将来到社会上还有名堂吗?”各位你有没有发现这位爸爸一句吹牛的话简直就把孩子打入了无间地狱,如果不经过开导,我估计孩子会彻底失去自信。
有些人整天把自己抬得那么高,原来的想法可能是想让孩子找到榜样的力量,让孩子更有动力。但你没想到的是你的一句话,可能让孩子放弃人生。这样的家长是不智慧的,甚至可以说是愚蠢的。请记住一句话:愚蠢的父母抬高自己,贬低孩子。智慧的父母贬低自己,抬高孩子。你可以对照一下你是愚蠢的还是智慧的。
真正智慧的父母不是要跟孩子争输赢,父母的肩膀是让孩子踩的,如果孩子踩着父母的肩膀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最后超越了父母,这就是父母最大的成功。
有一次我儿子跟我聊天,他说:“老爸,我怎么看爷爷好像什么都不会,他怎么那么无能啊?”因为我爸爸是农村人,年轻时比较辛苦,所以年龄大了还有一点轻微的行动不便,可能我儿子对他的恭敬心就不够了。我跟我儿子严肃地说:“你爷爷是很伟大的,他最大的成功就是培养了一个比他更厉害的儿子,就是你老爸我。”我儿子听了不敢讲话了。一个人再厉害,如果生了个没出息的孩子,最后也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如果真把孩子打造出来了,那才是最大的成功。一个有优秀儿子的看门大爷可能比一个生了没出息儿子的企业老板更幸福。
然后我又对我儿子说:“你不要看现在全中国那么多人说你老爸是什么教育家。如果有一天,儿子你要是不如我的话,这就是我的失败。如果有一天你能超过我的话,即使别人不承认,我也是真正的教育家。”
我有多次跟朋友们在一起,既是开玩笑,也是说真的,我说我最崇拜的还真不是孔子和孟子,而是他们两位的妈妈,也就是孔母和孟母。因为我觉得孔子是他妈培养的,孟子是他妈培养的。我发现孟子和孔子的教育水平还真不如他们的妈妈。因为孔子没有培养出一个比他更厉害的人,孟子也没有培养出一个比他更厉害的人,而孔母和孟母培养出了比自己更厉害的人。
请各位家长一定要有一个概念,我们低一点不要紧,但是要想尽办法把孩子托高。做妈妈,孩子成功就是我们的光荣,如果孩子真的成功,夫复何求。这就是我们要的,所以从今天开始不要再用比较这把刀来砍你们的孩子了。如果你一定要比的话,那以后换一种比较方式比。拿孩子的优点跟别人的缺点去比好不好?现在我们有些家长喜欢这样批评孩子:“你这死孩子,死不要好,总是拿自己的优点跟别人的缺点比。”你的意思就是逼着孩子拿缺点跟别人的优点比,那怎么比得过别人呢,所以总有比不过别人的时候。我们以后真的要比的话,把孩子的优点找出来,跟别人的缺点比,越比越自信,这个孩子才有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