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请先配合我们进行人脸识别。 ”这不是某个公安部门在办案,而是公证处在受理当事人申请后进行的第一道身份检验程序。 11月14日,记者获悉,经多番论证、考察后,合肥市衡正公证处在全市率先启用人脸识别系统。办证前先“刷脸”不仅让公证办理更加智能化,还可以让“李鬼”立马露馅。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冒名顶替、提供虚假材料、隐瞒真实情况等手段骗取公证书的现象时有发生,既侵害了涉案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公证队伍的形象和声誉。今年上半年,衡正公证处公证员在办理一件委托卖房公证中,就发现了申请人冒名顶替情况。
张某和刘某自称是夫妻,婚后在合肥购买了一套房产,由于二人均在外地生活,就打算把合肥这套房产卖掉。考虑到工作较忙,夫妻二人就委托在合肥的大姨办理卖房事宜。听完张某和刘某的陈述后,公证员按照程序对当事人证件进行审查,发现刘某本人长相与身份证照片出入较大。张某赶紧解释,是因为刘某以前较胖而现在变瘦的缘故。公证员没有打消疑虑,便让张某在门外等候,留下刘某单独询问。公证员告知刘某冒充他人骗取公证书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刘某的表情十分尴尬,向公证员说出了实情。她其实是刘某的表妹,表姐做生意走不开,找她来顶替。
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案。为了保证办证质量,在以往的办证模式中,公证员不得不扮演起“侦查员”的角色,尽可能详细地核实证件(身份证、户口本、房产证、护照、出生证等)、审查当事人情况(属相、学历、结婚日期、家庭成员、祖籍、住址等),从而判断当事人言辞的统一性。不过,随着人脸识别系统的启用,不仅可以快速地识破冒用他人身份骗取公证书的不法活动,也可以避免明明是本人办理公证,却因与身份证上的照片差别较大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弥补了以往只靠肉眼对照身份证进行识别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