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较清闲,终于得以有大把时间大饱眼福,读完了这本书。
读完了之后,心里依然久久无法平静,读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共鸣和感想。好的书也许就这样吧,让读书的人也想表达一些东西,不吐不快。
作者从小生活在一个畸形的家庭,和她的兄弟姐妹一样,从来没有上过一天学,因为她那有迫害妄想症的父亲认为上学会让政府洗脑。她每天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思想受父亲的控制,肉体受哥哥肖恩的摧残,稍有不顺,就会被他拳打脚踢。直到有一天,她终于走出了这里,上大学读硕士博士。但即便如此,她依然没有摆脱家庭的阴影,或者说依然和家庭有着斩不断理还乱的联系。她一次次的被打倒崩溃,一次次的又爬起来重建。故事的最后没有圆满的结局,似乎嘎然而止。
首先让我一直耿耿于怀的是,父母有那么多孩子,为什么会单单偏心肖恩。肖恩不是老大或老小,没有受过教育,是个暴力控制狂。我慢慢思索,也许是在这几个孩子中,最像父亲的就是肖恩了,甚至是青出于蓝。母亲就更不用说了,完全臣服于父亲的思想之下。所以即使肖恩对其他兄弟姐们做了那样的事情,父亲母亲依然袒护他,甚至颠倒黑白,最后不惜与“我”断绝关系。因为如果承认肖恩错了,那就意味着过去的一切父母也错了,这样的病态的父母是段不会放弃自己的立场的。
读书的过程中,我一再感叹,父母对子女的影响真的是太深了。作者即便走出了大山,获得了博士学位,期间还在不断的寻求父母的认可或庇佑,即便伤痕累累,还是想回家看一眼,还是想问母亲想不想见她一面。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父亲的偏执和信仰如此的根深蒂固,他们颠倒黑白的能力如此可怕,让我在字里行间都感觉不寒而栗,难怪如理理性强大的“我”也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心理重建、倒塌、再建设。如果没有接受教育,如何能看透这些你从小就认为是真理的谎言呢?如何从他们的思想控制中脱离出来呢?
我想起来几年前有一次觉得父亲的话就像命令一样,虽然没有强迫,但是每个字是那么有力,压在身上喘不过气来,我不想去执行,但是却找不到逃离的出口,还好那时候母亲给我解了围。我想父亲于孩子而言,一言一行需更加注意,要谨言慎行。作为妻子,必须要学会明辨是非的能力,绝对不能夫唱妇随。我想起来有一次跟米多玩一个游戏,她评价她的妈妈,她说:妈妈很温柔,除了有时候凶我,把我按在洗澡盘里很凶那次。小小的她竟然一直记得那件事,因为不洗澡我打了她,把她按在了洗澡盆。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希望当时我能平息住怒火,以另外一种方式来处理。
还有一点让我很有共鸣的是,作者一路从大学读到硕士,对自己身份的那种不认同感。也许是因为她从来没有在教室上过一天学,也许是因为其他学生谈论的东西她从来都没有听过。我想起我自己一天专业的翻译课也没有上过,甚至一个二流的本科也没上过,可是现在同行都是各个学校的翻译硕士们。她们在群里高谈阔论,引用某位大师的翻译理论,谈及某个画家的画和翻译的感觉很像。于我而言,听她们聊天就像武林高手切磋一样,而我就只是学了一点三脚猫功夫而已。所以我每天都诚惶诚恐,不断怀疑自己。我像作者一样,把她们提到的每一本书都记了下来。我会找时间一本一本读了。
The End
用时 1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