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没坐地铁了。那天需要坐地铁从东边横跨北京城,去到西南角的某处办事。
因为是第一次这么走,高德地图上查了一下公交线路,显示可以地铁一号线在木樨地站换乘16号线,虽然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但仅需要换乘一次地铁,这大冬天的也不需要到地面换公交,还是挺方便的。毫不犹豫就选择了这条线路。
因为是非高峰期,一号线地铁居然有座位。坐下后,周围的人都在刷着手机,刷视频的都戴着耳机,个别交谈的也都是很低的声音。没有了以往那种大声嚷嚷的喧嚣,也没有外放的视频对话钻入耳膜,只有列车和轨道撞击的“哐当哐当”声。第一次感觉原来地铁里也可以并不嘈杂,环境安静而舒适。
我也掏出手机,浏览了一下每天必看的几个群的消息,就开始进简书读文点赞了。期间,被一位友友的文字吸引,竟然差一点坐过站。一抬头,站台上“木樨地”几个字透过车窗玻璃跳入眼帘。
好在离车门不远。我在车门即将关闭的刹那冲到了站台上。四处张望,寻找着16号线的换乘路线。站台的立柱和电子显示屏都没有标示。我正疑惑着,一低头,却看见地面上划着明显的“16号线”的箭头。
循着箭头的指引走着。上台阶。可是,台阶上两侧都是出站口呀,并没有换乘的路线。徬徨犹疑着,不知道该怎么走。大声叫过来不远处安检口的工作人员,被告知得先出站。可是,地铁换乘不都是站内吗?
我疑疑惑惑地刷码出站。果然,出站口的地面上仍然标着“16号线”的箭头。
走出出站口,一阵凛冽的北风吹得我不由得打了个寒颤。拉上羽绒服的帽子,系紧。可是,16号线呢?叫住街边一个环卫模样的人打听,说是往前大概500米就到了。
前行,过河上的桥,在科技会堂边上终于看见16号线的入口了。或许,正是因为要穿河而过,才阻止了地铁站内换乘的实现?
16号线好像是前两年才开通的,站台和列车都是簇新的,有电梯代步,不像1号线那么陈旧,且处处都得步行。
等了几分钟,上车。车上人仍然不多,有座位。我站在车门口,仔细看着门上的线路图,原来图上有标注的,木樨地和1号线的站内换乘暂缓开通。刚刚是埋头刷手机,压根没有去关注。
在门口的座位上坐下。抬眼看见对面的空座上赫然写着“把座位让给有需要的人”。记忆中,原来这个地方的座位标注都是“老幼病残孕专座”或者“爱心座位”,什么时候换成“有需要的人”了?不过,这一换,倒是人性化了许多,“有需要的人”既包含了“老幼病残孕”,也涵盖着那些起早贪黑忙得腰酸背疼的年轻人,还不那么直白。同时,也杜绝了极个别老年人的“倚老卖老”,好像年轻人就必须给老人让座。改得好,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