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的确,武松很看重这份体制内工作。不妨分析一下:
武松的出场是在柴进的庄上,由宋江引出武松,宋江无意间看见了武松,那时的武松已在柴进庄上住了一年多,备受柴进冷落,还得了疟疾,没有身份没有地位,苟活而已。
为何来到庄上?因为武松醉酒打死了一个人(实际上那人没死,晕了过去),来庄上躲避官司。身体稍微好了后,第一时间要回去和哥哥团聚,那是他唯一的亲人。
阴差阳错,武松在回清河县的途中,路经景阳冈,武松竟赤手空拳打死了一只祸害臣民百姓的老虎,名震一时,被阳谷县知县看重,封他个都头。武松摇身一变,由一名平头百姓成为了一名小吏,负责阳谷县的刑事案件。
武松跪谢道:“若蒙恩相抬举,小人终身受赐。”武松可谓受宠若惊。
无亲无靠的武松在阳谷县,受到了尊重。众上户都来与武松作贺庆喜,连连吃了三五日酒。这样一个小小的职位,庆贺酒席竟然摆了三五日。说明来巴结武松的人很多。今非昔比,与在柴进庄上备受冷落的情形有天壤之别。这份尊重,武松是感受的到的。但凡是个人,都喜欢这份感觉吧,你说它虚荣也好,贪图也罢。
后文中那个为武大郎入殓的仵作何九叔也曾恭祝武松做了都头,参与过武都头的入职宴,虽然武松并不认识他,充分表明许多如何九叔一般有些身份地位的人都曾经设宴庆贺过武松,以巴结他。
可以说,自从当了都头,武松端上了铁饭碗,吃饭问题解决了,无需看柴进之类的人的脸色,有一碗稳饭吃,还受人尊重,有人巴结,除了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外,虚荣心还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早晚有土兵伺候:
妇人道:“叔叔在那里安歇?”武松道:“胡乱权在县衙里安歇。”那妇人道:“叔叔,恁地时却不便当。”武松道:“独自一身,容易料理。早晚自有土兵伏侍。”
文中还写到一个细节,武松搬东西到哥哥家住时,他收拾好衣物,有一个土兵挑东西送他到武大郎家。
武松打小是个孤儿出身,与哥哥相依为命,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可想而知,饱受了多少世间冷暖。在柴进庄上,受到宋江的另眼相看,宋江又是赠金,又说要松衣服给武松,难怪武松感动得一塌糊涂,立马拜宋江为哥哥,可见,武松的内心其实是缺爱的,也是个危机感深重的人。如今,有了这都头一职,武松是满足的,官职虽然不大,贵在能解决温饱。下层贫苦人的想法,拥有铁饭碗,就拥有了简单的幸福。更不用说,还有人伺候他、巴结他,这是武松身居下层时想都不敢想的。
如果不是杀了潘金莲与西门庆,惹上了官司,被迫背井离乡,武松一辈子也不愿意离开体制内的都头一职,他很享受这种有尊严有保障的生活。
直到后来,杀了张都监、蒋门神、张团练等人时,武松意识到自己再也不是一名体制内的人员了,留下字迹:“杀人者打虎武松也”七个字,有别于“武都头”,作者这么写,是颇有深意的。
即便武松再眷恋他的小公务员日子,也都终归回不去了。体制内的光鲜,武松深有体会,只是昙花一现而已,美好的事物都难长久,岂不憾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