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之道,不在乎品性如何接近,思维和做事方式有多么相似,重要的是能否相互包容,接受与自己不怎么相同的那些地方。
因为不一样,所以才真实,才有相互影响和提升的空间。
从认识的那一天起,蒋二哥给我的最深印象就是仗义。他是供销科里为数不多的真正对我表现出友善的老人之一。说他是老人,是因为他在这个很多人向往的部门工作的时间比较长,算是资深职工,其实他比我大不了几岁。
不仅没排斥,还给予了各种关照,对我这个全无经验的新人更快更顺利融入到供销科那陌生且复杂的环境起到了不小作用。在我的心中,他就是一位真正的兄长。
作为厂家属区土生土长的职工子弟,他们家可以说是众多两代人同在这个企业工作的典型。他的父亲是当时的分管后勤的副厂长,他的哥哥,蒋大哥,在厂企管办工作,妻子的妹妹在质管科上班。与其他一家有好几位人同在厂里工作的家庭不同,无论是蒋二哥,还是蒋大哥,甚而蒋厂长平常都没表现出盛气凌人的架势,尽管他们似乎比大多数人更有资格。也正因为如此,我和蒋二哥这才有了成为朋友的机会,否则即便是在一个科室,因为工作性质不同,是没可能有太多接触,更不会成为朋友的。
事实上,我们并非在我一进入供销科就熟悉的,确实因为工作性质不一样(蒋二哥做的是销售,我却是一开始就被安排做了采购),我们一直没机会的接触,加上我个人对一家人全在厂里上班的人的敬而远之的心态,我和蒋二哥好长时间都像个陌生人。
是与徐科长搭档承包了供销科后,因为工作需要我才渐渐与蒋二哥有了比较多在一起的机会。说实话,我很喜欢蒋二哥的热情和仗义性格。喜欢他的大度和平易近人。要知道,当时蒋二哥这样的供销科资深人士可是在我心中神一般存在着。虽有时也不以为然,但总是来说,他们还是我认为望尘莫及的。
有一点到现在都仍然让我很感激,并为蒋二哥大度的胸怀所动容。那就是,在徐科长找我搭档后,他一点没表现出任何不满。毕竟从常理来说,资深的他更有资站在我的位置上。并且我知道他并非看破了红尘,对这个机会不感兴趣不愿接受这个挑战,只是不想与徐科长的友谊受损,也没对我这个新人带着偏见的有色眼镜,更没歧视,没质疑过我的能力。
我是幸运地与蒋二哥成了同事,继而有了一些工作交集,继而成了好朋友。尽管,我们并非所有性情都相同,但并不妨碍我们成为朋友,产生了神交的友谊。因为,除了有更多相似之外,我们都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没有人是完美的,姑且不说好坏的标准因人而异。留住友谊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接受并包容对方与自己不一样的地方。
只要不触碰到自己的底线。
而自尊是每个人的共同底线,所以我才会如此在意国建那天在老周婚礼上对二哥的玩笑会不会碰到了他不该碰的地方。
早安,四月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