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33. 【点评】信息化与学科的巧妙融合

信息化技术在教学的应用中重要的两件事:

一是反馈数据,将学生的思考、想法反馈出来(这也是我们标准命名学生使用的为“反馈器”的原因)

二是生成数据,在课堂上教师的职能应该是通过教学活动去促进学生生成,让学生的思考想法呈现出来,教师基于这些数据再进一步教学,实现精准教学,而不是一套教学模式/课件在各个班级通用。


在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于教师而言最需要的就是对数据的掌控能力,这其中包含了理解数据及背后的学情判断、基于数据实施不同教学策略。

学生答对率在80%、90%以上,说明绝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此时无需多花时间讲解,否则信息化反馈数据就没有意义,课堂上只是多了个信息化工具的展示而已,对学生、对课堂而言,这仍是在“做加法”。

因此,相较于掌握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具备的是“数据思维”,也就是说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需要从教学角度思考数据背后呈现的学生问题、去掌握利用数据提升教学质量的能力。


关于教师成长,有以下两个点可以借鉴的:比对教学和AI教学决策助理。比对教学就是,教师去观看他人的(更多是优秀教师的课堂)课堂切片,当需要数据决策的时候闭眼思考自己如何处理。那有许多老师尤其是一开始使用信息化技术,对技术掌握尚不熟练的老师,也可以通过使用AI教学决策助手提升教学效率,同样也需要在比对中逐渐掌握驾驭数据、应用教学的能力。

在过程中不断总结、复盘,归纳学生反应及应对的预设;课后时常借助碎片化的时间思考数据应对教学的方式方法,持续加深数字化教学的理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