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怀若谷》

2020.4.14    佳豫

《虚怀若谷》(解读论语第58天)

日经第363篇(公冶长第五)

经典原文1: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孔子:“为什么要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

孔子就说:“孔文子聪敏勤勉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孔文子,名圉(yǔ),是卫国的大夫。在历史上“谥号”能称“文”的人并不多,前面有讲过“谥号”是对一个人一生的总结。一般都是一个人死后,皇帝给封的号。

如果人家有九十九个优点,就一个缺点,光看那一个缺点,就叫刻薄,叫鸡蛋里挑骨头。

如果人家有九十九个缺点,却只有一个优点,专看那个优点,不看九十九个缺点,这就是厚道。

所以,我们不要总盯着白纸上的黑点,而要看到黑点周围的白色。

聪明的、脑袋瓜子好使的人,通常都学得很快,所以他就会不好学。

太过聪明的人往往会有傲慢和自负的习气,因为子贡他有这些习性,所以这里孔子本意是在点拨他。

还是那个观点,就是要多像太阳学习,多反求诸己。

日本有一个著名的大学叫:早稻田大学。他们的理念就是要学习成熟的稻谷谦虚的样子。

大家可以发现,学识愈深厚的人,他就愈谦虚;没什么真才实学的就会趾高气昂。

所以讲课讲得好,最忌傲慢,特别是当自己有点名气的时候。要明白,你是在帮助老师传道授法,也就是说,你是在向老师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底下坐的都是你的老师,要有谦虚的心,做到不妥之处需别人给予指正的心态。而不是自己高高在上指正别人。

讲得愈好,姿态愈要低,要虚怀若谷,永远把自己当成一个学生。

大家看,很多老师讲完课,都会对观众鞠躬,为什么呢?!意思就是感谢和感恩观众对自己的指导。大家可以去观察,一般演出结束最后是不是都要鞠躬谢幕。别人为什么跑这么远过来上你的课,其实是过来指导你的,所以要感恩每个来到我们身边的人,他们都是来度我们的。

密勒日巴尊者说过:未开悟时,我以为我在度众生。开悟以后,才发现是众生在度我!每次行善,我以为我是在帮助别人。直到后来,才发现是别人在帮助我。

原谅那些伤害你的人,他们冒着下地狱的危险来成就您,所以谅解并用慈悲心去祝福他们。 因为即便过错是别人的,业障一定是自己的。

这里子贡为什么不满孔文子,据说是有原因的,当年孔文子曾经把自己的女儿当做政治手段,嫁与两任国君。所以子贡这里表示不服气,那孔子是比较厚道,他只看他人善处,不追究他人的恶。

那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再引申出,交友非常重要,要慎重。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常常跟德行好的人在一起,渐渐的自己也会变得德行好起来。

经典原文2: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君子的四种道德:“他自己行为庄重,他事奉君主恭敬,他养护百姓有恩惠,他役使百姓有法度。”

子产是春秋时的大夫,郑国的大夫,叫公孙侨。他是一位良相,孔子对他也是非常的尊重与赞叹,他是中国古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子产从政有二十二年,虽然身居高位,但是死候却身无余财,家里一贫如洗,廉洁奉公了一辈子。

连丧葬费都没有,郑国的国人百姓因为都非常的悼念尊重子产,纷纷拿出钱来给子产的儿子做丧葬费。但是子产的儿子分文不受,他自己用身体背着土,一点一点的给子产盖坟墓。

武侠小说里都会说:行走江湖义字当头。其实这个江湖可以包括很多江湖,普通话就是很多种场合。

原本我们是合一的天性,那后来朴散为五成:仁义礼智信。就好比我们的五个手指头,虽然长短不一,可缺一不可。也就是说,如果仁义礼智信不全面发展,那我们在君子的路上就多了一份障碍。

所以,如果我们真正把这四个方面也都去做到,做到自律、恭敬、仁义,感恩,那我们也可以向君子的高度迈进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