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是伟大的哲学家,同时也是杰出的文学家。他创作的《史记》旨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对汉武帝以前三千年的历史作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史记》再现了许多真实可信、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并寄予了作者的价值观念、思想倾向、爱憎褒贬的态度,达到了思想性和文学性、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为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对后世作家及文学创作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如何理解鲁迅所称赞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作者以个人身份来创作让作品更具有主观性立场和当事人情感的抒发,内容的描写上更具有真实性,抒情性极强,具有不可逾越的文学价值。
司马迁生平
司马迁,字子长,其祖上世代为官吏,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志在继《春秋》而作新史。《太子公自传》中说,司马迁“年十岁则诵古文”,读书时能独立思考,“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二十岁的司马迁就游历他乡,历时两三年,行程近三万里,通过实地考察,司马迁获得了不少第一手资料,这对他后来创作《史记》有重要意义。
元封三年,司马迁继父职为太史令。他查阅、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并开始写史的准备工作。在天汉二年,发生了“李陵之祸”,李陵与匈奴交战大败被迫投降,消息传来汉武帝震怒。司马迁回答武帝的询问时为李陵辩护,却飞来横祸的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折磨,司马迁以“诬上”被判死刑。司马迁家贫,被迫选择了后者,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表达了自己极度的痛苦。
1、说明了其迟迟未归的原因;
2、阐述自己身残处秽,诉说所遭受的奇耻大辱;
3、回顾了为李陵辩护而获罪的过程;
4、阐述了作者的生死观、荣辱观;
5、述说自己著称《史记》可尝前辱之债;
6、总收愤叹之意。
《史记》的体例:
本纪:记载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绩;
表: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
书:专篇论文,关于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史;
世家:先秦各诸侯和汉代有功之臣的传记;
列传:历代有影响的人物的传记;(根据其影响的程度而定)
《史记》的思想倾向:
揭露统治者的暴行、暴政;
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农民起义的合理性;
歌颂反抗暴政的刺客和侠客以及一些优良品质的下层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