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是整个社会无法回避的热点话题。
尤其是到年底了。
01
作为一名职场老伙计,在外资企业、国企、央企和民企都所战斗过的人,我对职场是有发言权和一点小小的心得。
樊登老师说上班是修行。
我的理解是,上班的人,一旦目标(目的)搞错了,就容易内耗、偏激和偏离轨道。
每天辛辛苦苦上班的目的有二:
第一,有一个挣钱的地方,可称之为谋生。
第二是,在其中学到更多技能、开拓眼界和获取资源。
与以上无关的事都不能入心,付出兢兢业业、委屈求全和加班加点的原因,是通过付出过得改变命运。
为谁而工作太重要了。
好些伙计总是认为,是为公司,为他的那个傻逼领导干活。
殊不知,每时每刻,大部分工作都是为自己。换句话,看起来为他人,实际上为自己,为已未来,为之前的选择买单,为认知买单。
若只是陷入第一点目的,那么大概率会持续内耗。
道理很简单,想明白很难,做起来更难。
而人生的可悲之处,是一生都在内耗和矛盾中过,宁愿忍受低认知带来的痛苦,而不愿意花一年时间提升自己,优化自己。
人与人之间真正意义的隔阂和差距,是认知,是想到做的过程,是专注。
其他都是以上内容的附带物。
02
而很多职场人,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了全部,把工作当成了宫斗戏。
一个人抛出了一些食物(如优秀名额、晋升指标、奖金),然后众多职场人去抢。
僧多肉少啊。
于是,大家抢啊抢啊,今天A多吃了点,B觉得自己也能吃到。C也不甘落后。
时间长了,大家都觉得自己有机会,于是喜欢这样的模式,习惯了这样的模式。
一个人(通常是领导及其代表的企业)抛出诱饵,大家一起抢。
妥妥地一出动物世界,
大部分的行为是社会驯化出来的。
在企业中也是这样的。你一直在被驯化中。
有的被驯化以为企业就是一切,走到企业的顶端优秀,就是一切,就代表了自己非常牛叉。
实际上,这可能是几个人的评判标准。
可能是几十个人的评判标准。
但也有可能是一个人评判标准,仅仅是你的上级喜欢你。
大部分的企业顶流(我称之为局部顶流),如果对其评判的范围继续扩大——
大概率立马啥都不是了。
各位老伙计、新伙计,这是大概率事件。
打工至死,只是小范围的自嗨。
真正评价一个人的,用第一性原理是,把你放到社会上,你能活多久?
先活下来。算是合格了。
第二步:你凭借能力,扎实地能挣多少钱。
所以,每个人在工作之余,一定要把自己与世界打通,时刻关注这个世界的变化,建立能有效链接到世界的能力,在打工之余(不管多大)都要建立自己的资源链。
要越过你所在的公司,所在的行业,站在社会角度做自己的定位,围绕这个积累自己的能力积木。
超越现有身份,搭建新的能力积木,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旦发生变故,能先活下来,再去活得好。
副业是所有打工人必须要开展的事。
毕竟,人生最宝贵不是你现在是谁,而是未来你能成为什么。
与老伙计、新伙计分享。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