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为了成绩焦虑,长大后为了认知焦虑的,是不是同一拨人??
病态认同“认知的差距,导致了不同的结局”,”你的财富配得上你的认知“,一味追求“认知觉醒”“认知突破”……小时候怕成绩不进步,长大了怕认知被禁锢。看似思想自由了,想和受控制的童年决裂。骨子里却还是”恐惧驱动”那套老东西:还是要“考第一”那套老东西(认知我得争第一),还是怕被抛弃那套老东西(小时候怕不好好学习被老师家长抛弃,长大后怕被时代抛弃)。痴迷认知觉醒,跟极端麻木不仁,两个方向都是病。
小时候老师家长说的“好成绩重要,考不上大学好惨”之类的话,长大后隐秘狡猾地变成各种表面高大上的声音——“认知好重要,没有清醒的头脑好惨!”极端这样暗示自己的人,正是各种读书会,人生富足课程,成长商学院的PUA,割韭菜对象。
有什么具体问题,就解决具体问题。上学的就好好准备考试,今晚的作业写不完,就挑成绩差的科目写,或者跟老师沟通能不能换个作业形式;没工作的就认真找工作,骑驴找马也是找;想结婚的就计划相亲,多拜托亲戚同事朋友;不想结婚的就咨询保险,遗嘱,安顿好父母;有气了就找小红书互怼,越怼越空虚,越来气,就不怼了,换别的法子,找找现实中的朋友吐槽;没有朋友就先多帮助人多赞美人;心理不舒服就看心理医生,没钱,或者信不过医生就去找心理咨询app,公众号文章,或者买本心理书,哪怕看部恐怖电影发泄……努力把抽象的生活清晰为具体的任务问题,总会找到够用的答案,而不是把具体的日子抽象成认知,寻求一个“标准答案”“极佳解法”。不要幻想认知是座固定的高山,只要登顶,你就有资格“既要……又要……”,规避一切弯路和风险。是要反思,也要复盘,但前提是要有99%的行动与感知。路是走出来的,自我是创造出来的,不是“真理”“认知”框定出来的。认真对待生活中的事件,自然会翻到其中隐藏的“认知”糖果。与其停留在逻辑层面左右脑互博,不如把手底下的事情赶紧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