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担任科学老师,很荣幸叶老师担任我的师父,庆幸!庆幸!有这么好的师父带领我学习,真心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的这么好的学习机会。
跟着叶老师,听了叶老师很多节课,作为资深教师,叶老师的课堂十分精彩,语言丰富,环环相扣,讲解透彻,板书合理。以叶老师《身体的联络员》一课为例,看看叶老师的课堂有哪些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1.导入环节,激发兴趣,探知学情。叶老师设计让学生尝试摸一颗仙人球的反应,让学生了解到:人对外界刺激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关于神经系统还知道哪些知识,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探知学生学情,为老师接下来的教学做了预设;
2.充分阅读,静心思考,统整知识。请学生阅读科学课本关于神经系统的知识,并提出阅读要求:边读边思考并勾画出,神经系统分为哪几部分,控制中心是什么,神经系统有什么作用?五年级的学生能根据阅读要求完成任务,能够锻炼学生动笔勾画、检索答案的自主学习能力。阅读完书中的资料,叶老师再出示“人体神经分布示意图”,学生们把刚才阅读的知识与示意图中的知识衔接起来,叶老师再相机补充板书,让学生描述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学生由此统整并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
3.游戏合理,要求具体,评价及时。本课科学小实验原本是“用小杯接乒乓球”,但在前两次课试讲过程中,由于实验室场地狭小,实验小球不易控制等因素,叶老师结合本课实验目的,思考再三,更换为“接小棒”的游戏。这在后面几次实验过程中发现,更换实验后,不仅没有影响实验目的的达成,而且学生实验过程更有序,学生能更清楚观察并思考神经传导的过程。并让学生对比未练习时接小棒次数与练习后接小棒次数,通过两轮游戏,学生更加清楚:反复练习可提高抓住小棒的几率,引出本课难点:神经系统可以通过多次练习变得更加灵敏。小组分组活动时,还有一个意外情况是:科学小组是5人一大组,而“两两一组”的接小棒游戏中就会多出来一个人,叶老师也充分考虑了此问题,用几个问题解决了这一矛盾:每组多出来一个孩子怎么办?(当裁判)裁判员可以做哪些事?(监督是否遵守规则,做实验记录……)学生在叶老师的提醒下不争不抢,有序且高效地完成了本课实验。在这个环节中,我学习叶老师活动设计能力,分组实验中的组织能力。
4.课堂语言精练,逻辑清晰。叶老师的课设计得很好,几乎没有啰嗦的话语,语言精练,课堂环环相扣,逻辑清晰。听完叶老师的课,好像听了一首最动听的歌,让我全身投入,意犹未尽。而且叶老师讲话很温柔,课堂语言亲切,一直赞扬和鼓励学生,学生能在叶老师的引导下畅所欲言,课堂氛围活跃,教学目标完美达成。听完叶老师的课,让我觉得:我要是有这样的老师真幸福!不过我也很幸运,我是叶老师的徒弟,在我接触科学并担任科学老师的途中,叶老师一直耐心地指导我,给我指明努力的方向。
从叶老师的身上,我也学到了叶老认真的精神:她是我们学校资深老师,在这次名优教师献课中,叶老师让我们两个徒弟去听她的课,听完后还让我们提出自己的意见,我们并不太懂,就借着赛课老师的一些亮点给叶老提出意见,其实叶老师第一次上课已经上得非常好了,但她每次都会考虑我们的意见,一次次磨课,一次次研讨,一次次修改………直至自己满意为止,所以才有今天一堂精彩纷呈的课堂。叶老师这样的精神让我感动,更触动我认真专研,提高课堂,早日成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老师。
叶老师也来听了我很多节课,其中一课是《用气球驱动小车》,本课是探究“力与运动”的第二课,整堂课的流程按照:1.讨论气球喷气和气球运动的关系;2.用气球驱动小车实验并思考课程中的两个问题:小车为什么能被气球驱动?怎样改进可以让小车跑得更远?通过动手实验,把实验现象转化为数据,并思考其中存在的科学道理,最后得出“反冲力”的概念;3.列举生活中运用反冲力的事例,并布置兴趣作业——动手做一个“气球小船”。叶老师听完我的课后,给我了几点建议:1.实验器材要提前准备。叶老师来听的时间是本节内容在第一个班级上的时间,未准备气阀,未正常分发给每组的孩子。所以学生们在做实验时,未能让气球气体正常喷出,也就无法驱动小车运动。反映出老师对实验材料不熟悉,不能有效利用材料,更没有提前做准备;幸好叶老师及时发现这个问题,马上帮我取来材料,并帮我一一指导小组,才让实验正常进行(这个问题在以后的班级中都改正,并重新拍摄微课指导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