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对待学生

我们教育是从事人的改变的工作,从行为到思想,不论什么的改变都非常难。请大家和我一起做一个小游戏,来体验一下学生的行为改变有多难。把自己的双手十指交叉,看看是左手拇指在上,还是右手拇指在上?请换一下,试一试,是不是有点别扭?我们发现一个小小改变就会引起你的不适应,要想改变你就得强迫自己。行为改变不容易,是否思想改变就容易了?思想藏在人们脑子里面,用语言这个载体表现出来。每个人以为自己说了,别人就懂了,其实从你的心里所想到你的语言表达是一个过程,你想的未必能用你的语言能表达清楚。你表达清楚了,别人听了,要从你的语言转变为别人的思维,再理解,又是一个过程。理解后再用语言表达交流,中间会经历很多过程。所以,你说了,他未必懂。

我们理想的教育学生的状态是:

讲就听

听就懂

懂就会

会就对

对就精

可实际上我们面对的学生状况是:

你在讲,他没听;

虽在听,没听懂;

听得懂,不会做;

努力做,做不对;

刚学会,就忘了。

教育是一项卓越工程,班主任是这项工程的心脏。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社会有什么,班级就有什么。学生通过班级这个小社会实践,最终走向大社会生活。学会和班主任相处,就是学习和领导相处,学会和同学相处就是学习和同事相处,学会和同桌相处就是学习将来夫妻相处。

教育学生的时候,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让学生怎样,不让学生怎样,而是要力争站在学生心中,站在学生真善美那部分思想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么做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你真是他的助手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严格要求学生,恰恰是那些我们批评最严厉,最不讲情面的学生,几年以后见面时,更流露出对老师的深深感激之情。

我们遇到学生打架,教师可以扮演的角色。

A冲动型:大发雷霆的莽撞角色。

B泰山型:不负责,听之仍之角色。

C经验型:丰富经验教师,分析利弊制定避免打架措施。

D嘲笑型:只会对学生训斥挖苦。

E祖母型:像外祖母,关爱、教育指正。

F亲人型:严父、慈母、兄长,感受亲人般的温暖。

G同伴型:学生的好朋友,再现淘气状。

J专业型:生理、心理医生,分析学生犯错误的生理和心理原因,然后帮助排除障碍。

我喜欢的角色是先施之以爱,继而给予具体细致的心理分析。学生做了错事,请学生写清楚事情的过程,请学生写清楚自己内心的心理历程,比起只是批评,只是由老师告诉他们别这样那样做要好得多。

班级管理中,我提倡全员参与,相互制衡。在我的班中,学生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于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如此管理,教师就轻松自如。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经常有转化机会,学生能更好体验角色转换,长大了也能更好适应社会我的做法

  我希望自己找准自己的方向,不断学习实践。

  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说:我不是你的教师,我只是你的旅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方向。

(→_→)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