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应该与丝绸有关,如果我们认为不清楚丝绸出口有多少的年代有“海上丝绸之路”(18世纪以前);每年出口蚕丝几千担、丝绸价值几百万元的清代中期也存在“海上丝绸之路”,不过已经衰落了;但到了每年通过海路出口蚕丝十万担、丝绸产品价值数千万元甚至更多、丝绸出口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很大影响时,海上丝绸之路却消失了;这在逻辑上有点讲不通。
诚然,晚清广东大量丝绸输往世界时,西方国家(后来还有日本)对中国进行全方位的侵略,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深化。仅就外贸而言,列强倚仗不平等条约,外贸成为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途径。在明清以前的古代,运往外国的绝大部分是丝织品(其时多数外国不掌握丝织技术);鸦片战争前则蚕丝、丝织品数量、货值接近;到了晚清,“丝”的出口就远多于“绸了。运往欧美的丝绸,已完全成为一种外贸商品,不再是同其他国家、民族分享中华文明的象征物。中华文化对其他国家、民族的影响和促进,与古代已完全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