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完成了《界限》这个主题的团练。总体感觉像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最开始接到这个任务时,我的设想是一场心理剧,但是,这是一场封闭的戏剧团练,有固定的角色,和角色的固定的走向,这样和一人一故事的即兴发挥就是背道相驰,感觉被禁锢了,不是一个自由发挥的状态。于是紧急求助,打完电话沟通后,我仔细整理了一下,我感觉这次团练的底层逻辑是,在充分自由联想的同时,尽可能的去寻找角色的内心真实想法和可能使用的语言和行为,更加深刻的理解角色的感受和心理活动。
因此,在小伙伴的帮助下,设计了角色的社会演绎,不去规定动作,小伙伴们自由讨论,自由发挥,去讨论这个角色的社会意义和可能的各种想法,去沟通和碰撞,拓宽自己的广度,然后携带着这样的感觉来演剧,用八种不同的形式来演绎,两两两对,从不同的角度演绎同一个故事,使用不同的表演形式,我觉得这个其实还是很有意思的。
但是,我唯一担心的是两个小时时间不够,整个完成下来就会很赶很挤,可能很多东西都没法展开来细细品味就得开始下一场了,但是 我又有点好奇,在这样极致敢进程的情况下,我们能完成到哪一步,完成的效果如何?我很想去试一试,这对于我来说是挑战的一部分,按照我自己的模式,我是不愿意做这样的试错的,因为害怕被批评,被评价,被认为不好,我一定会大幅修改时间,减少篇幅,降低难度,保障完整性和整体效果,但是,能不能获得经验就不在我考虑的范围里了。这一次,我打算进行挑战,来试错,看看大家能完成到哪一步,完成到什么程度,所以,我不减少内容,我按照计划完整进行,推进。我已经做好了,只完成一部分的准备,也做好了团练大家体验不佳的准备,因为这是试错必须的。
昨天我的挑战有两个:一个是时间的把控:如何在大家谈兴正浓的时候推进到下一个内容;另一个是如何在保障大家感受的前提下提示时间。二是节奏的把控,如何把握节奏的快慢,如何引导大家的投入。这是我最为忐忑的两点。
今天回看,我觉得在时间的把控和节奏的把握上还是有调整的空间的:
首先:要有明确的时间说明。在第一个环节,我有点紧张,忘记说了。第二个环节提前说了就感觉效果不错。
其次:在各个环节的转换上还是有点急促、生硬,尤其是在表演环节上,有些衔接还是可以做的更好,但是由于害怕超时,有些细节就省略了。
最后:在总结环节时,没有时间让大家的感觉落地,包括我自己,我总觉得头脑疯狂运作,没有时间停留感受自己。所以会有一点遗憾。
头脑部分说完了 我来谈感受,昨天最让我惊艳的是大家的表演,我没有给大家热身的时间和体会身体的感受,直接上故事了,但是没想到,大家的表演很精彩,说实话,张燕的故事,我觉得不好演,因为理性的思考很多,情绪的表露不充分,虽然尝试引导了一下,但是觉得不太充分,给大家提供的素材不够多, 但是又使用的是多人形式的故事走廊和七嘴八舌,其实,我上去也不知到演什么的,小伙伴们的表现简直惊艳!那一瞬间,终于感觉到,小伙伴说做领航员好爽!
不好的感觉是:在角色共创里,我和袁露总在考虑时间,考虑总体状况,所以,总感觉有点游离和担忧,下一次 我觉得这样的情况,可以让主持人不参与活动中,总体来控制时间和进度,这样有利于小伙伴们全心投入和参加进去。
最后,感谢张燕和夏夏对我无条件的支持,感谢袁露尽心尽力的计时,感触素履老师给我的角色提供了时间的长度,拓宽了角色的想法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