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公众号:聿人书评。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俺滴文章。)
因听过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觉得不错,当发现《人生的枷锁》是他的自传体小说后就多了一份好奇,所以这次前后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听了这部作品。
小说主人公菲利普·凯里自幼父母双亡,不幸又先天残疾,在冷漠自私的大伯家度过了孤凄的童年,在寄宿学校饱受了不合理的学校制度的摧残。步入社会后,又在爱情上经历了伤痛。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他每跨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挣扎,但思想独立个性不羁的菲利普,一直努力挣脱宗教和小市民意识这两条禁锢自己精神的桎梏,力图在混沌纷扰的生活漩流中,寻求人生的真谛。
“原生家庭将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这句话用在菲利普身上可谓恰如其分。小小年纪失去双亲寄人篱下已是悲戚,加上身体残疾更是另类于其他同龄孩子,在这种孤独和自卑中长大的他自然而然地内向孤僻,敏感执拗。随着他渐渐长大渐渐有了主见,成绩优异却毅然缀学孤身去了德国。一直想当牧师的他在一遍遍乞求上帝赐他健全却不能,在付出真诚却得不到同学罗斯的友谊,在看清身为教士的伯父本质自私和口是心非之后,他放弃了上学也放弃了信仰。
他天真的以为除去情感牵绊,卸下精神枷锁,就会自由快乐了。他维持着脆弱的自尊,他害怕别人触及他的软肋----残疾,他觉得自己是最不幸的人。但在他后来的成长路上他见到了更多人的不幸:贫病交迫、靠给穷学生授课苟延残喘的“日内瓦公民”迪克罗,他年轻时浴血疆场,为“自由”而战,晚年却对整个人类不寄予任何希望,静等从死亡中得到解脱;立志献身艺术、却无绘画才能的穷学生范妮·普赖斯,她忍冻挨饿苦度了几个春秋,终于落到山穷水尽、炊断粮绝的地步,只得含恨轻身,悬梁自尽;悲叹生不逢辰、自诩看穿尘世的落魄文人克朗肖,他靠翻译庸俗小说、炮制无聊诗文为生,借杯中物和酒后清谈消愁,最后以病死在贫民窟内而终其贫困、潦倒的一生;还有爱金钱、讲虚荣、头脑平庸的女招待米尔德丽德,她把嫁人当作终身的衣食之计,结果却被人玩弄、抛弃,沦落为街头的卖笑女子,“淹没在伦敦茫茫的人海之中”……看尽人间悲苦,他终于明白-----每个人都是残疾的,只不过有的人是精神残疾,有的人是躯体残疾而已。从此他不再看重上天加在他身上的这道枷锁,他用爱心和耐心治病救人、仁爱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