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肆虐的这三年,大家居家生活的时间变长了,面对自己的生活空间,许多人开始有了诸多不满意:家里的东西太多了;空间太小了;动线很不合理;刚收拾好又乱了,总是忍不住买买买;不用的东西怎么也丢不掉;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收纳用品;家里人不帮忙整理,还总添乱!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个有效的方法来解决“乱”的问题,这个方法就是:生活整理(Life
Organizing)。生活整理是一门生活规划技术,它以生活为特定的对象,对人、物品、空间进行规划、整理、收纳,从而使自己或他人过上想过的生活。整理收纳,听起来似乎是人与物品和空间的向外连接,但生活整理的出发点是对人的整理,也就是向内探索与自我的关系,全面亲近并觉察自己。居住者对于自我需求、优先次序、价值观、惯性反应得觉察和探寻直接影响到整理的结果。如果将静观修习所培育的觉察和品质带入生活整理的活动中,居住者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重新与空间和物品建立连接,从混乱中重建秩序,从此过上有觉察的生活。
今天给大家介绍四步整理法,打败混乱,重建秩序:
探寻我的理想生活
透过静观练习洞察自己的心和生活,探寻自己与居住空间、持有物品之间的关系。明晰自己理想的生活样貌,找到适合自己的整理收纳方式、内心的优先次序、取舍的判断标准、希望的生活动线。找到适合自己的整理收纳方法,是永不复乱的秘诀。
关注当下,整理物品
1.分类:将生活中的物品分为七个大类:衣物、书籍、文件、饮食、清洁用品、杂物和纪念品。请注意整理从物品下手,而不是从客厅、厨房等空间开始,毕竟每个家庭的房间布局并不相同。另外绝大部分家庭,同类物品都分散在家中各处,并未集中收纳。
2.在整理时,集中所有同类的物品,拿衣物举例,无论是正在穿着的,过季收纳起来的,或者散落在沙发、玄关、晾衣架或者储藏室深处的所有衣物全部取出,集中在一处俯瞰。如果同类物品数量较大,这个过程颇为挑战。静观练习培育的耐心和信心此时对整理非常有支持。
3.取舍,根据在第一步中找到的取舍标准,一件一件的把物品放在手上,决定物品的留存或者舍弃。取舍也许是整理过程中最有挑战的步骤啦,在筛选的过程中,也许可以进行下面的探寻:
这件物品捧在手里,形状、颜色、触感是怎样的?我捧着它的时候,升起了怎样的感受?是愉悦的,不愉悦的,或者只是中性的?我使用它的频率如何?是每天都会用到,还是有几年的光景没见过面了?能否觉察到心对这个物品的抓取或推开,留意是什么让我们紧紧抓住不放或不愿面对的?
4. 流通,对于舍弃的物品,如果已经破损或不具使用功能,且没有情感价值,可以丢弃。但依然有许多物品可以“物尽其用”,比如送人、捐赠、二手变卖或者循环利用。
收纳是空间与物品平衡的艺术
经过上一步的整理,那么留存下来的就是我们选择好今后与我们共同生活的物品了。接下来根据“好拿好放,随手归位”的收纳原则,按照物品的使用频率、使用场景、使用方法决定物品的摆放区域,并决定“摊开式”或“隐藏式”的摆放方法,这个步骤决定了家中每样物品放在什么固定位置,以及是如何摆放的。
日常维持也是静观修习
每次整理,都仿佛对自己的生活做了一次大手术。一旦建立起适合自己的整理收纳系统,日常的维持必不可少。
比如将洗净的袜子叠起来的时候,可以留意一下袜子的材质如何?状态如何?这个被叫做折叠的动作是怎样一步一步完成的?折叠的过程中身体有何感受?心中是否升起的情绪、想法、念头?也可以留意自己是用怎样的姿势在叠袜子呢?
如果果将静观带入生活中的每一个当下,也许你会发现收纳、归位、清扫,洗涤这些日常琐事也可以是平静、专注、令人愉悦的。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有其他静观问题可以私信进行咨询,关注我了解更多静观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