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红楼,其实也是看人生,从生到灭,从有至无,一切皆有轮回。
有人说少时看不懂,看懂时已沧桑。也如红楼之开篇,这世上“谁解其中味?”
但凡谈到中国人的大小事,总喜欢讲究一个缘字,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而红楼里的男女,也尽是因缘际会才有了聚散离合。
说红楼不得不说宝、黛,书中更是点出这黛玉前世为一株绛珠仙草,因受了神瑛侍者的甘露,感其灌溉之恩,便下界为人以泪还之。此处便是应了今生的缘乃是前世的因,有因方有果,也就引出了离恨天及红楼十二正、副册。各人自有各命,少不得前缘注定,轮回果报。
宝玉,衔玉而诞,自此贾府上下便将这玉视作命根子,但却也是他自己口中的”劳什子”。有了通灵宝玉,后面也就有了木石前缘与金玉良缘一说,于是便上演了“开辟鸿蒙,谁为情种”的件件桩桩。
书中第三回,宝黛初见。“这个妹妹我见过”,宝玉这句话竟是有些痴,旁人不过当一句玩笑话,但宝玉和黛玉实是有一段前缘,是以他才将心中所想脱口而出。无独有偶,有时候我们到一个地方或见了一个人,也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有科学说这些不过是过去记忆中的片段经视觉反射而产生的闪现。至于到底是不是,也不必去深究,有些东西科学也未可解释得通,你我凭直觉岂不好?
宝玉自见了林妹妹,便将一颗痴心送了去,只是黛玉心思细腻,又兼本是孤女,寄人篱下,虽有百般情意,却不敢流露太多。喜有紫鹃懂她,多番试探宝玉,方才宽了她的心。
元妃省亲,贾府修了大观园,曾经在碧纱橱的日子便远去了,一起搬进园子的人,有宝钗、三春(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再加上后来的妙玉、邢岫烟、薛宝琴、薛蝌等人,除了花红柳绿,园子里更多了热闹。
宝玉的怡红快绿,黛玉的潇湘馆,宝钗的衡芜苑,一众姐妹们正是年少青春,平日里游园,或起诗社,或耍些小性子,倒也是生趣盎然。日子过的松快,转眼间,一日大似一日,免不了有些儿女情长。
宝钗,肌肤微丰,唇红齿白,杏眼流波,行动有如杨妃,似又与林妹妹的神韵不同,宝玉心下也是喜欢的,只是他对黛玉更多了一些理解和爱护。
黛玉,因有了还泪的缘故,便生了一对似喜非喜含情目,两弯笼烟眉下,顾盼之间,真比得潇湘妃子。再加上才思敏捷,病若西子,更是我见犹怜。
一个宝姐姐,一个林妹妹,于是乎宝玉心头便写下了不一样的风情。二者同是才女,当日元春出题考诗,道出薛、林二人最为出彩,宝玉倒是落了下风,又应了须眉浊汉一说。
宝钗因薛蟠的事进不得宫后,王夫人便有意金玉良缘,而老太太却心疼两个玉儿。明里暗里,荣府上下皆以通灵宝玉和金锁为一对。要说这也不怪合府之人有此看法,宝玉的玉上篆文“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宝钗的锁上所刻“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这两句对仗工整,很容易便有了缘系天成的道理。只是宝钗拿仕途经济作了宝玉的劝学篇,恨得宝玉只道黛玉从不说这些“混账话”。宝钗无趣,因她不懂得宝玉的喜恶,只以世人的名利标准来衡量成功与否,从此处看她就俗了些,便也做不得宝玉的知己了。林妹妹,心似比干多一窍,玲珑之外更有冰雪聪明,她若劝宝玉,定有她的智慧,宝玉也无有不听。宝玉本是神瑛下凡,对她的喜爱之心彼时已有,更何况如今朝夕相处,与宝钗相比自是不可同日而语,所谓情根早种,这就是因缘了。
木石前缘遇上金玉良缘,前有黛玉葬花后有宝玉送旧帕,一个自怜一个自怨。黛玉自忖父母无依,祖母虽疼爱有加,但终是年老,将来如何也是未知,自己终身未定,心有千结难解,忍看落花,洒泪埋冢。宝玉知黛玉怜他惜他,恐她又为他哭多了伤身,便差了晴雯送旧帕子,一层为拭泪之用,一层为未忘前缘。宝、黛经历种种,二人心思已是各自明了,只是一个未嫁,一个未娶。
自迎春出嫁,元春没了,探春也被和了亲去,正是三春已去,末了一个惜春也是遁了空门,此时贾府之势已有摇摇欲坠之兆。宝玉随北静王去了西海沿,一去无音信,春去春来,只等得黛玉魂牵梦绕,空留下枕边泪痕。待宝玉归来,林妹妹一缕芳魂已去,哭天抢地,生死永隔。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当日的种种铭心刻骨,竟只能哽咽以对。黛玉去了,宝玉的心也跟着去了,木石前缘终遗恨。这一厢却又是金玉良缘,一对新人。宝钗知宝玉心中唯有黛玉,却不能不嫁,宝玉似神魂俱丧,红帐之下惊见宝钗,知黛玉已是人天相隔,一桩喜事,却成悲曲。缘为何物?若生死两处,又如何相许?
曹雪芹借警幻仙子之口,将这世情比作人生之一大梦,梦醒时,便是了悟之日。贾家败亡,一切繁华成空,也正是应了《好了歌》,宝玉做了和尚,绝了尘缘,宝钗又将何去何从?到头来,不过是两句诗,“人生如梦亦如幻,缘来缘去还自在”。不管是曾经沧海难为水,还是山无棱天地绝,终是一梦千里,“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生死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