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里苏轼墙外我。墙外书生,墙里词人笑。
1.
欧阳修,抛去文人这个身份,他还是一个提倡平实的文风的主考官。况且在宋代,文人是有很高社会地位的,科举考试是官路上很重要的一环,有些文人也会为了迎合主考官而写平实的文章。
而苏轼,是欧阳修挑出来的才子。他本身的文章就是平实的。他可以将生活中平实的语言入诗入词,而毫无违和感。
2.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悼亡的本质,是一个人对一段情的回忆,相比于家国情怀,显得有点小家子气。对亡妻的追悼,更是罕见。有很多少女读了这首诗,觉得苏轼真痴情,十年后还能深情地回忆起亡妻。我曾经也这么以为,后来发现苏轼身边从来不缺红颜知己,那个时候我对苏轼很失望。我认为他在欺骗我们。
现在再读这首诗,有了不一样的感觉。苏轼从来没有和我们说他只喜欢王弗一个人,诗中他只是单纯地思念她。他们的生活应该不是浪漫的,是很平凡很普通的一天又一天。苏轼怀念的并不是两人之间多么深的情感,而是共同生活的日子。苏轼从来不畏惧讲自己最真实的情感,畏惧的是我们。我们害怕苏轼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完美,或苏轼比我们想象中那个糟糕的形象好很多。苏轼只表达自己最最最真实的情感,我们怎么理解,他从来不在乎。
苏轼多情。其实多情和滥情的区别我不清楚,但苏轼的文字流露出的情感让我觉得可爱、单纯,我觉得他多情,他不滥情。
苏轼的美学在凄凉当中不小气,常常在凄凉中有一种空茫的感觉,有一种生命的无常性。——蒋勋. 蒋勋说宋词
苏轼关注细节,注意到小变化,但是他从来不会拘泥于其中。他有一种大格局,他很豁达。虽然整首词是一种哀伤的基调,但景象是宏大的,是不受拘束的。明月夜,短松冈,留给读者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
3.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真性情,自我调侃,自我解嘲。
他不侮辱对方,也不侮辱自己。在复杂的情感漩涡中,人们常常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评判别人的做法,最后大多会变为一场悲剧。
墙里秋千墙外道。原本是不相干的事物,苏轼非要踮起脚尖,非要越过墙头,去看看墙里的佳人。佳人走了,笑声不再闻。两个不相干的事物,硬要让他们相干,只能是这样的结局,不该逾越,只能眷恋。
他深情又豁达。苏轼十分了解自己,他也接受真实的自己,所以他才能说出“多情却被无情恼”来自我调侃。
4.
墙里秋千墙外道。人世间很多事情是可以并存的,比如有才和无才,有权和无权。在苏轼43岁那年,他在监狱里认识了一个叫梁成的狱卒,也是他那段时间的好朋友。他认识了一个原本和他不在一个阶层的朋友,这对他之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和弟弟说,“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
在大家都喜欢你的时候,你喜欢他们,这很正常。但是当大家都不喜欢你的时候,你还能喜欢他们,这就是一种修为了。
5.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历史不过是场戏,从容且自在。那又何必那么在乎眼前的得失呢?这样的一种心胸,成就了他之后的豁达和宽容。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他没有叫醒家童,他倚仗听江声。他不再是以前那个骄傲又被娇宠的士大夫阶级一员了,他知道了人世间的多元性,他宽容包容。
6.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艺术创作就是真性情,表现出最真实的模样即可。
美丽和丑陋,高贵与卑微,在一个领域内,是可以和解的。
美学中最难的是自然而不做作。《寒食帖》难的不是技巧,而是心态上的不卖弄。做一个平凡人,有什么不好呢?不被别人招惹,也不招惹别人。就做一个平凡人,有什么不好呢?
7.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虽然生命无常,但他还是有自己的愿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不会因为生命的无常而变得沮丧跟绝望,这就是苏东坡的伟大之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