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山水环绕的小城,两个痴情且妄想的劫匪,一个只能在轮椅上骂人的剽悍女子,一场大肆宣扬的大型追债活动,还有落魄的保安、心比天高的少年、相爱相杀准备去远方的成年情侣......在某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里。
有人说演员演得好,一群无流量明星演绎出了底层小人物的起承转合,展现了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有网友更是夸任素汐说:有的人,坐着演戏就能封神。马嘉旗——一个不得不为哥哥的错承担的高位截瘫的女子,在残酷且不公的命运面前忍受着不应有的同情与怜悯。在本应该追逐梦想的大好年华里,身体却被禁锢了,只留下可以无限驰骋的思维。她极其自尊,在失去了 基本生活权利后不愿接受他人的帮助而一心求死。最后,她在劫匪的建议下准备先拍一组照片留念再离开这个残酷的世界。拍照时,只见苍茫的天空下,静静的天台上,是一副软弱无力的身躯以及那无奈神伤却又强颜欢笑的面容。不过,那笑容可能每个人理解不一样,也许拍照留念时马嘉旗是想展现给别人真正快乐美好的自己,也许她已经释然了呢?但那悲凉的底色却是在的。所以这个角色没有太多的肢体动作,大多需要在轮椅上完成。这也许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演员本身并没有相似的生活经历,而此时你需要了解这个角色之前经历了什么,以及与那些有交集的人是什么关系,然后才决定你的表情及整个情感状态,这个是不容易的。看这一段的时候,相信有很多人都多多少少被触动。而影片中还有更多像这样个性盈溢的小人物,比如胡广生、李海根、马先勇等,他们面对各自命运时身上迸发的向上的韧劲和市井气被演员诠释得淋漓尽致。
当然,好的影片不乏高超手法的运用,这些独到的手法也为影片带来了更多的精彩与观影体验。首先这是绅士喜剧开创者饶晓志的一部口碑带动票房的佳作,也是一部荒诞喜剧。影片运用平实的镜头语言和多线叙事的剪辑手法,展现了社会底层小人物捍卫尊严求生存的故事。其手法中不乏:
1. 多线叙事各行其是,最后共通并发生关系;
2. 留悬念、埋伏笔镜头的组合拼接;
3. 一系列蒙太奇手法,有展现因果关联的交叉蒙太奇,有交代起承转合的心理蒙太奇,有暗示打造悬念的重复蒙太奇。
希区柯克提出:如果一部影片中存在某一件物品(无生命力的道具),该件物品贯穿情节主线,主要矛盾围绕它展开,那么“它”就被称作麦格芬。影片中,“枪”就是麦格芬。最后,伴随着晚上九点烟花晚会准时响起的爆炸声,胡广生手误扣动扳机而响起的枪声,两相抵牾,影片到达高潮。这里也是胡广生挽回尊严的开始,重建信仰的起点。“尊严”是常被胡广生挂在嘴边的,也是他誓死要捍卫的东西。起初在发现费尽心机抢来的手机是模型机,在电视新闻播报称他们是笨贼并把他们抢劫的过程做成鬼畜视频时,他就决定了要为自己的尊严而战。此刻,他做到了,可是他脸上却充满了惊愕与难以置信的神情,这是多么戏剧化的一幕。当发现马先勇拿的是水枪时,他的第一句话是“耍老子”。是的,他有种种可以证明自己换个活法的行为,老天却跟他开了个玩笑。最终观众也明白了,他是可以为尊严而战的,只不过方式不对罢了,也许应该在别处用另一种方式战斗。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打破了这种与社会沟通的隔膜,重构了自我尊严的认同。紧接着女儿来看父亲,特别是镜头给到女儿生物书上的名字——马依依,女随父姓,父女和解,那一刻我也感动的哭了。无论是他先前拿水果贿赂老师想晚交学费的不作为,还是醉酒驾车发生车祸害死家人的不负责任,都在那一刻烟消云散,女儿不再怪她的父亲了。而此时马先勇终于从刚开始生活一团糟到现在找回丢失枪支当上协警而重拾自尊心,最重要的是还获得了女儿的原谅。当然 ,其他人也都大团圆结局了,马嘉旗最后的不经意的笑容,是否也是对生活和解了呢?她在生命的“最后”表达出对哥哥的原谅,完成了看似对哥哥的和解,实则也是对自己的和解。如果不是,那有何尝不是生活的本质。
可是,一部电影无论是演员演得好,导演拍得好,还是编剧编得好都不重要,因为喜欢最重要。有的人看电影是为了刺激,有的为了寻找人生的范式,也有的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而有的人也许只是想痛痛快快地哭一场,总之,每个人都不一样。如果一定要说一部电影好在哪里,我觉得看的时候我哭了(或许是有生活中自己的影子,又或许是亲情爱情感动了我,还是角色的某种精神打动了我),而看完后还能启发自己热爱生活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