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含德育心之家-智慧父母课堂"的聊天记录如下:
————— 2019-6-19 —————
子栋 15:22
家人们,下午好!我们开始今天的聊天。
昨天我们聊到了在孩子未成年之前,多给孩子成长,犯错的机会。
女人心 15:25
孩子小的时候犯错,付出的成本最低。
贺晓燕(彰泥) 15:27
是的,不管什么事,孩子自己去体验了,才知道是这么回事。犯错,就是累积经验的过程。
子栋 15:28
那当下,我们每个家庭中,有给孩子哪些方面的锻炼,成长的机会?
贺晓燕(彰泥) 15:28
洗碗,做饭,搞卫生。
珠兰 15:28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承担家务。
子栋 15:29
非常好!星烨提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子栋 15:29
这点是比较重要的。
子栋 15:30
这意味着孩子们自己的位,是守着的。
小小惠 15:31
灏灏最近能动性也是很强,会跟我抢洗碗,自己叠衣服被子之类的。昨天没叠被子,他爸爸帮忙叠好了, 昨晚回去就单独拿出来说,表扬爸爸[偷笑]。
小小惠 15:34
从小到大我们的原则就是不触犯安全,道德问题的,几乎都给孩子自由,没有限制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孩子体验这块相对还是比较丰富的。
贺晓燕(彰泥) 15:35
我们家爸爸爱限制,洗碗怕把衣服弄湿弄脏了,啥的~
贺晓燕(彰泥) 15:35
爸爸不在家时,孩子就很爱切菜做饭。
小小惠 15:36
这样啊,我们倒是没有,特别是爸爸,以前孩子学走路容易摔倒,他都是让他自己爬起来。
戒定慧 15:36
@HD49[表情]漳州文灏妈刘小惠G4 :灏灏越来越懂事了。好孩子都是从小调教出来的。父母不用心教育孩子,孩子不可能主动整理内务。因为贪玩是孩子天性。
贺晓燕(彰泥) 15:36
@HD49[表情]漳州文灏妈刘小惠G4 [强]大人老是担心孩子做不好,其实孩子学习能力强挺强的。
小小惠 15:38
我们老家隔壁一个跟灏灏一样大的,就是因为奶奶都包办,导致摇摇车都不敢上去做,晃动的觉得害怕。
家庭教育[表情]亲子教育-陈翠森 15:41
@HD49[表情]漳州文灏妈刘小惠G4 [强][强]赞同!在安全的视线范围内让孩子去充分的体验!过程无法超越,经验无法代替,孩子需要从经历中去感受和体会。
贺晓燕(彰泥) 15:41
@HD49[表情]漳州文灏妈刘小惠G4 是的,经常看到很多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带孩子在小区玩,不让孩子玩这个碰那个,生怕孩子摔倒了,碰到了,真心为孩子难过。
家庭教育[表情]亲子教育-陈翠森 15:42
孩子经验和感受得越多,安全感也会越足。
贺晓燕(彰泥) 15:43
经历少的孩子,自立能力就弱很多。
贺晓燕(彰泥) 15:43
从小呵护过度,就是溺爱,就是害。
贺晓燕(彰泥) 15:44
新闻中经常报道的,大学生把衣物打包邮寄回家洗,就是从小这样呵护过度造成的。
子栋 15:46
我们在教育蓬蓬的一些方式,方法,拿出来和家人们一起分享下。
子栋 15:47
首先。我们家庭教育中,一直以来,都是坚持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事情。
子栋 15:48
我和蓬妈做好我们各自工作之余,把家庭里属于我们自己的事情也做好。
子栋 15:48
这样,对孩子的教育意义非常大。
子栋 15:48
所以,蓬蓬小时候,我们也一直这样要求蓬蓬的。
贺晓燕(彰泥) 15:49
[强]各正其位,做好自己,做好榜样。
子栋 15:49
蓬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自己的内衣都是自己来洗。
戒定慧 15:49
@HD49[表情]漳州文灏妈刘小惠G4 :孩子干活要随顺自然,不能逼他干,要让他明白是他必须完成的任务,就得用自己的双手去完成,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比多干活更重要。比如洗漱完毕再叠被子。早晨每一个程序都靠落实,上桌吃饭感恩父母辛苦劳作。晚上睡觉前整理好书包,以免第二天遗忘。等等!培养好习惯比多干活更重要。
子栋 15:49
但是,一直到今天,我还是一直默默地帮她洗第二遍。
子栋 15:49
孩子力气,实在是有限。一是洗不干净,二是,拧不干净。
子栋 15:50
但是,这个事情,是你自己事情,你一定要自己去做,做不做是一码事,做好做不好,又是另外一个层面。
贺晓燕(彰泥) 15:51
是的。自己去做了,才会越做越好。
子栋 15:51
然后,在学习方面,不管是学校学习,还是读经典等方面,都是你自己的事情。
子栋 15:52
我和蓬妈很少会去催着蓬蓬去完成作业。
子栋 15:53
包括完成不了作业的后果,也要你自己去承担。
子栋 15:53
记得有一次,蓬蓬有次被老师罚站了。
子栋 15:54
那是她四年以来,唯一的一次被老师罚站。
子栋 15:54
她不让妈妈告诉我,所以,我一直装着不知道。但是,蓬蓬当时被罚站了,自己好生羞愧。回来哭着和妈妈讲,自己感觉好丢人,
从此,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贺晓燕(彰泥) 15:57
[强]这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宝贵的经历和教训,可能一辈子都会引以为鉴。
子栋 15:57
我上学的时候,被老师打过一次。到今天,我都记得。
子栋 15:58
不过每次想起来,反而是一种幸福的回味,感谢打我的那位老师。
贺晓燕(彰泥) 15:59
[偷笑]我也被老师拧过一次脸。
子栋 15:59
都是美好的回忆。
子栋 16:01
其次,就是体育锻炼。
子栋 16:02
同样,也是父母先做好自己。
子栋 16:02
我和蓬妈都有坚持体育锻炼。
贺晓燕(彰泥) 16:03
[强]现在的孩子缺乏运动很严重。
子栋 16:03
经常对外看到分享的是蓬蓬坚持跳跳绳,
子栋 16:03
但是,我们让蓬蓬跳绳的原动力,是我们一直在坚持锻炼。
贺晓燕(彰泥) 16:04
[强]父母不锻炼,周末又不出去的话,孩子基本就没有什么运动了。
子栋 16:05
当下,单单靠做些简单的家务,让孩子能拥有良好的体魄,显然是做不到。
子栋 16:05
现在的年代和我们小时候不一样了。
子栋 16:06
我们小时候在农村,家里的农活是永远没有做完的时候。
子栋 16:06
而且,好多都是重活。
贺晓燕(彰泥) 16:07
我们小时候要放牛,漫山遍野的跑,上学要走好几公里的路。
子栋 16:07
放牛,还是比较幸福的事情了。
子栋 16:08
就像我们小时候放马也是。
子栋 16:08
放马是最幸福的事情,感觉是在玩儿。
子栋 16:08
最累的就是夏收和秋收的时候,
子栋 16:08
那是往死里累的。
贺晓燕(彰泥) 16:09
我记得割稻子,割得腰都直不起来。
子栋 16:09
我记得我哥上初一的时候,回来告诉我爸,不想读书了,我爸也没说什么,因为那个时候,不读初中的孩子,太多了。
贺晓燕(彰泥) 16:10
正好多了个劳动力。
子栋 16:11
但是,我爸干了一件让我哥又重新自愿走回校园的事情。
把根留住M光兰 16:11
以前父母就是这样,很需要劳动力。
子栋 16:11
那年,我爸种了快二十多亩小麦。
蔡素敏 16:12
发现干活太累了,还是上学轻松点。[表情]
子栋 16:12
我们小时候,小麦都是手工收割的。
把根留住M光兰 16:12
我们也是收稻子,都是手工。
子栋 16:12
拿镰刀一刀一刀的割。
子栋 16:12
而且,收小麦的时间,刚好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那时候,我记得我妹出生不久,就我爸带着我哥忙农活。
蔡素敏 16:13
收稻子的时候那汗就跟下雨一样滴。
把根留住M光兰 16:13
那个毛刮在脸上,手臂上,又痒又痛。
子栋 16:14
弯着腰,一刀一刀的割。
子栋 16:14
结果呢,我哥小麦还没有收完,就和我爸讲,去上学呀,结果,九月份开学了,又去报名了。这下好好读书了,那现在的孩子,是没有机会受这些苦了。
黎明的单车 16:16
你父亲是一个智者中的高手
贺晓燕(彰泥) 16:17
[强]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不易了。
子栋 16:17
也就是孟子说的到:劳其筋骨。
子栋 16:17
那我们一定要多带着孩子去户外去历练。
子栋 16:18
运动,爬山,
贺晓燕(彰泥) 16:18
是的。我们每周日的户外亲子读书会,孩子们最喜欢。
子栋 16:19
反正,就是让他们流汗,而且,身体要有疼痛,如果,还能流泪就更好了。
小小惠 16:19
让我联想到智慧的淑丽老师, 前段时间就特意带豆豆去体验了插秧。那会我还没明白啥叫插秧[偷笑],就是种水稻。
把根留住M光兰 16:19
就算老家有,大多数做父母的也不舍得让孩子去体验那种劳动。
贺晓燕(彰泥) 16:19
因为读好经典就可以在大自然中疯玩,徒步,爬山,赛跑,回归到大自然怀抱的孩子是最开心的。
贺晓燕(彰泥) 16:21
[强]这个好,我们也得找这样的机会,带着读书会的孩子们去体验。
小小惠 16:21
可以啊,多给孩子体验生活的机会挺好的。上次你们去漳浦游学,烧烤捡柴火也是很不错的体验@HD01总指导师[表情]漳州果妈贺晓燕
贺晓燕(彰泥) 16:21
@深圳蓬普爸 流汗容易,流泪得家长有原则才行。
把根留住M光兰 16:22
读完书,再去脑力劳动,太好了!让孩子有鲜明的对比。[强]
贺晓燕(彰泥) 16:22
@HD49[表情]漳州文灏妈刘小惠G4 是的,孩子们一起拾柴火,忙得不亦乐乎,都是很难得的体验。
子栋 16:23
其实,孩子们都喜欢这种活动。
子栋 16:23
包括,在家庭里也是一样的。
贺晓燕(彰泥) 16:24
是的。孩子其实是很愿意可以有所承担的。
把根留住M光兰 16:24
子栋老师,劳其筋骨[强]
子栋 16:24
让孩子自己承担一些事情,反而孩子们很开心,很兴奋。
子栋 16:24
因为,这样能体现他们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贺晓燕(彰泥) 16:25
是的。会有成就感,也更加觉得自己是家里的一份子。
把根留住M光兰 16:27
体验生活的不易。
子栋 16:27
我记得小时候,如果和老爸一起出去割草的时候,我能割四五捆。
子栋 16:28
但是,如果让我一个人出去割草的话。
贺晓燕(彰泥) 16:28
孩子的自立自强精神,就是在这些家务小事中建立起来的。
子栋 16:28
我最少能多一倍。
子栋 16:28
这个,我印象特别深。
贺晓燕(彰泥) 16:30
独自承担,承担力更大,动力更足。
子栋 16:30
是的,这是孩子们的天性。
子栋 16:31
要表现自己呢,想达到家长们的肯定和表扬。
贺晓燕(彰泥) 16:31
喜欢被鼓励,被肯定,孩子的天性。
把根留住M光兰 16:32
受表扬。
子栋 16:32
家人们可以试下,
子栋 16:33
记得我们带蓬蓬爬山,开始都是我们一起爬。
子栋 16:33
结果,蓬蓬一会累了,一会儿渴了,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的。
子栋 16:33
反正,就是不是太情愿的状态。
子栋 16:34
然后,再后面的时候,
子栋 16:34
我们从家出发的时候,
子栋 16:34
就分开,
子栋 16:34
大家各自坐公交车过去,然后,再山顶会合。
子栋 16:34
各自水和食物自己带 。
子栋 16:35
结果呢,一路没有人吵你,
子栋 16:35
结果呢,等我们到山顶后,蓬蓬已经在山顶了。
子栋 16:36
然后呢,她还给你吹,路上遇到什么困难,如何如何的,最后自己怎么解决,怎么坚持的。
贺晓燕(彰泥) 16:36
孩子的潜力无限,所以得给到孩子发挥的机会,多放手。我们这方面做的不够。
子栋 16:36
多省事儿。
子栋 16:37
但是,说实话,我心里还是一直会担心的。
子栋 16:37
毕竟爬山啊,
贺晓燕(彰泥) 16:37
是的。天下父母心。
子栋 16:38
担心归担心,更多是从心中给到孩子们祝福和正能量。
子栋 16:38
给到他们历练的机会。
贺晓燕(彰泥) 16:39
[强][强]能做到这样不容易。
贺晓燕(彰泥) 16:39
智慧型父母就是这样的,多向子栋老师学习。
子栋 16:39
首先,我们放手的时候,就比如让蓬蓬单独爬山之前,
把根留住M光兰 16:39
放手,不易。
子栋 16:39
这座山,山路,我们是带着她熟悉了好多次的。
子栋 16:40
而且,爬山的人特别多。
子栋 16:40
也就没什么担心了。
贺晓燕(彰泥) 16:40
[强]了解情况,有把握的去放手。
把根留住M光兰 16:41
了解情况,有把握的去放手。[强]
子栋 16:42
今天,我们先到这里。
贺晓燕(彰泥) 16:43
好的,感恩子栋老师爱心分享!给到我们很多借鉴和思考!
黎明的单车 16:43
谢谢分享,受益良多。孩子的成长跟父母的智慧真的息息相关。谢谢!
把根留住M光兰 16:44
感谢子栋老师带我们学会放手,懂得让孩子体会劳其筋骨。[玫瑰]
贺晓燕(彰泥) 16:45
让孩子会生活,爱生活,不仅有智慧,更有一个好体质,这是我们每个为人父母都希望有的。
珠兰 16:45
敢于放手,真的是好大的智慧!
贺晓燕(彰泥) 16:46
但很多时候,溺爱和真爱分不清,所以经常把爱变成了害。
陳境墨 16:46
感恩子栋老师的分享,要放手让孩子有所承担,多多运动,有把握的放手让孩子完成一些事情,看似都是生活中的事情,却都是暗藏智慧!赞叹子栋老师夫妻的智慧![强][强][强]
把根留住M光兰 16:47
剩下的就是让我们去实践了。
不要让爱变成害。
贺晓燕(彰泥) 16:48
就拿我们每天半小时陪着孩子一起读经典来说,很多家长就说:我要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让他玩的开心就好。读经典,对孩子来说太难太枯燥了,不想让孩子受那个罪。
把根留住M光兰 16:49
现在不读高能量的书,以后就真读不懂了!受苦在后面!
贺晓燕(彰泥) 16:50
可是,上小学后,发现孩子不会做作业,因为不认识字,也不爱阅读,再来临时抱佛脚,就得花更多倍的时间精力,孩子更苦不堪言。
把根留住M光兰 16:51
晓燕老师说的一点没错。以后苦不堪言!
贺晓燕(彰泥) 16:52
该给孩子累积播种智慧的时候,选择让孩子看电视,玩游戏,孩子宝贵的童年记忆黄金期就白白被浪费了。
珠兰 16:53
是的,而且随着现在教材和考试内容有越来越多传统文化的内容,到时临时抱佛脚真的会更辛苦。
珠兰 16:53
所以什么是苦值得权衡思考。
贺晓燕(彰泥) 16:53
是的。还有很多说,我给孩子看绘本就好,孩子爱看绘本。
A 絮叶 16:54
读经典孩子越小记忆力越好,我最近和女儿在正音笠翁对韵,只是简单的137累积法,孩子却能看到烟草联想到读过的句子,连天烟草憾无穷。还能告诉我是在哪里。当时也让我震撼到了[呲牙][呲牙]
贺晓燕(彰泥) 16:54
结果,很多孩子只对图画感兴趣,对文字不感兴趣。这样对学习有帮助吗?
A 絮叶 16:54
孩子喜不喜欢是靠我们大人引导的。
贺晓燕(彰泥) 16:55
是的。是经典有智慧,还是绘本有智慧?
贺晓燕(彰泥) 16:56
读经典长大的孩子,和看绘本长大的孩子,人生一定是完全不一样的状态。
把根留住M光兰 16:57
读经典长大的孩子,和看绘本长大的孩子,一定是不一样。
陈惠-育心经典国学教育 16:58
父母认识的高度直接决定了孩子的高度![奋斗]